安肺寧嗽丸
組成嫩桑葉30克 兒茶30克 硼砂30克 蘇子30克(炒,搗) 粉甘草30克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主治肺郁痰火或陰虛肺熱所致之咳嗽,兼治肺結核。
阿膠梅連丸
組成金井阿膠(凈草灰炒透明白,別研,不細者再炒,研細) 烏梅肉(去核,炒) 黃柏(銼,炒) 黃連 當歸(焙) 赤芍藥 干姜(炮) 赤茯苓各15克用法上藥研末,入阿膠研勻,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丸如綠豆大。每次10丸,空腹時用溫米飲送下,一晝夜五六服。主治陰
菴閭飲
組成菴閭子(微炒) 熟干地黃(焙) 蒲黃(微炒) 當歸(切,焙)各60克用法上四味,粗搗篩。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日午、臨臥空腹時韞服。主治婦人突然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斷。
八君子湯
組成人參 白茯苓 白術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廣皮2.4克 蒼術2.4克 當歸7.5克用法水煎服。主治脾胃濕痰內盛,時時帶下,經行而帶癥益盛者。
白前湯
組成白前6克 紫菀 半夏(洗)各9克 大戟(切)3克用法上四味,切。以水1升,漬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主治久患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常作水雞鳴。禁忌服藥期間,忌食羊肉、餳。
八寶丹2
組成珍珠(布包,入豆腐內煮一伏時,研細) 牛黃1.5克 象皮(切片) 琥珀(燈心同乳) 龍骨(煅) 輕粉各4.5克 冰片0.9克 蘆甘石(煅紅,研細)9克用法上藥共研極細,瓷瓶密貯。每用少許,摻瘡面,上以膏藥或油膏蓋貼。功用生肌斂瘡。主治一切漬瘍,膿腐已凈而須收口
安腎丸1
組成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 白蒺藜(炒,去刺) 巴戟(去心) 山藥 茯苓(去皮) 肉蓯蓉(酒浸,炙) 石斛(去根,炙) 萆薢 白術 破故紙各1.5千克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小腸
八二丹
組成熟石膏24克 升丹6克用法研極細末。摻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人瘡中,外用膏藥或油膏蓋貼。功用提膿祛腐。主治潰瘍膿洗不暢。
阿膠地黃湯
組成生干地黃120克 阿膠60克(搗碎,炒令黃燥) 蒲黃60克用法上藥搗篩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竹茹1雞子大。煎至125毫升,去滓,食后溫服。主治熱傷肺臟,唾血不止。按: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普濟方》卷一九○補。
巴戟丸2
組成良姜180克 紫金藤500克 巴戟天90克 青鹽60克 肉桂(去粗皮) 吳茱萸各120克用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每服20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主治元氣虛憊,面目黧黑,口千舌澀,夢寐虛驚,眼流冷淚,耳作蟬鳴,腰胯沉重,百節酸痛,項筋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