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黨組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交流經驗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黨建工作
強化“紅色引擎”,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黨組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交流經驗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黨建工作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黨委支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材料
甘肅通渭“工程化”推進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甘肅省通渭縣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采取“工程化”舉措壓茬推進,為鄉村振興筑牢堅強戰斗堡壘。
聚焦政治建設,實施“凝心鑄魂”工程。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突出學懂弄通做實,進一步完善述學評學考學機制,引導廣大黨員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今年來,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盯鄉村振興、縣鄉換屆、基層治理等重點任務需求,舉辦全縣科級干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副科級后備干部培訓等主次培訓班次11期2153人次,選派參加省市培訓班10期82人次,組織參加省市網絡培訓班5期1528人次,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規定“4+X”主題黨日活動,建立每季度首月、每月上旬召開“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促進學習教育抓細抓實,夯實鄉村振興思想基礎。
聚焦黨建引領,實施“組織覆蓋”工程。堅持以支部工作條例和農村、機關、國有企業等各領域黨組織工作條例為根本遵循,根據不同領域黨組織功能定位,結合產業發展規劃、行業發展特點、區域地域劃分等,因地制宜設置黨組織,做到應設盡設、應建盡建,并研究制定黨支部發揮作用任務清單,健全議事規則,推動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深化“三建四聯三帶”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模式,建立“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281家,成立產業黨支部53個,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吸納就業,帶動脫貧戶2.9萬戶以上,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保障鄉村振興。
聚焦能力過硬,實施“隊伍優化”工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牢固樹立“突出政治標準、突出鄉村振興、突出基層一線、突出實干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調整優化干部1次46人,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干部14名,儲備副科級后備干部476人,全力優化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深入開展村干部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選拔村干部,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新選舉產生新一屆委員會委員1648名、黨組織書記332名、黨組織副書記127名,實現學歷和年齡“一升一降”,整體功能顯著提升。
聚焦任務落實,實施“制度推動”工程。堅持以增強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制定《通渭縣“甘肅黨建”信息化平臺運行積分管理辦法》,充分運用甘肅黨建信息化平臺分級賦權、督辦提醒的功能,構建縣級、各黨(工)委、支部“三級聯動”緊密銜接的“鏈式督導體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以制度落實促進任務落地。制定《通渭縣基層黨建工作考核辦法》《通渭縣村級干部績效報酬管理辦法》,對村干部履職情況“季評比、年考核”,按月發放基本報酬,根據其作用發揮情況按季兌現績效報酬,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抓在經常、嚴在經常。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請銷假、經濟責任審計、因私出國(境)備案管理、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日常監督管理制度,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加大提醒函詢誡勉力度,以常態化的監督管理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高標準推進。
聚焦效能提升,實施“責任傳導”工程。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強化縣鄉村“三級書記”的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促鄉村振興工作責任、任務、問題清單,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落實好“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落實好“一崗雙責”,形成“領導親自抓、專人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制定《通渭縣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辦法》《通渭縣駐村幫扶工作責任清單》《全縣駐村幫扶工作任務責任清單》,進一步壓實各方管理責任,加大對駐村幫扶工作隊日常督查問責力度,對履職不力的駐村幫扶干部提醒2人、通報批評并取消年度評優選先資格8人、誡勉1人、召回撤換2人,推動各級幫扶干部扛牢責任,履職盡責。
黨委支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材料
甘肅靈臺建強“三支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甘肅省靈臺縣不斷強化村干部、農村黨員、黨務干部“三支隊伍”建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力支撐。
一是建強村干部隊伍,持續提升“雁陣效應”。制定了《靈臺縣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三年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建立健全了村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儲備和使用的制度機制,有效拓寬了選人用人渠道,增強了村級后備干部崗位吸引力。采取鄉鎮黨委采取個人自推、黨員群眾公推、村“兩委”聯推相結合的“三推四定兩評議”的程序,每年從非現任村干部中培養1~2名村級后備干部(其中縣級重點培養1名),確保年底各行政村村級后備干部至少達到5名,其中村黨支部書記后備人選達到2名以上,促進村干部隊伍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不斷優化。目前縣級重點培養的村級后備干部達到372人,在今年“兩委”換屆中,從縣級重點培養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中調整進入村“兩委”班子128名。
二是建強農村黨員隊伍,不斷激活“細胞肌體”。著眼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加大從農村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力度,積極引導廣大農村青年向黨組織聚攏。全面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根據村級實際和群眾需求,設置政策理論宣傳、科技推廣示范、社會治安維護等崗位,引導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黨員在助推經濟發展、倡導移風易俗、維護社會穩定、改善人居環境等工作中亮身份、作承諾,奮力作為、貢獻力量。積極發揮“甘肅黨建”信息化平臺作用,推進黨員教育管理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縣、鄉、村聯動打造黨員學習教育“線上課堂”,讓黨員隨時隨地接受教育培訓。堅持以黨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和黨小組92個。不斷培育壯大“三個帶頭人”隊伍,近三年共培育縣級“三個帶頭人”1000名,差異化落實獎補資金220萬元,帶動3100多個貧困戶穩定脫貧。
三是建強黨務干部隊伍,精心鍛造“中堅力量”。針對基層專職黨務干部缺乏,黨務工作沒人干的問題,結合工作實際,每個鄉鎮選拔配備思想素質好、黨性觀念強、熱愛黨務工作、熟悉黨建知識、有較好的文字寫作功底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年輕黨員干部充實到黨建辦,通過壓擔子、交任務,以學促干,建強抓黨建力量。針對黨務工作不會干的問題,持續優化黨務干部培訓工作,常態化開展集中培訓、跟班鍛煉、外出學習考察,幫助提高理論素質、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逐步解決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問題。結合新選拔黨務干部所學專業和工作經歷,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幫帶培養計劃,對新任職村干部建立鄉鎮班子成員、原任村“兩委”成員、黨務骨干“三帶一”結對幫帶培養機制,手把手教、面對面講、全方位帶,精準幫帶指導,幫助積累工作經驗、掌握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新選拔黨務干部和新任職村干部處理實際問題、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
黨委支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材料
安徽樅陽“黨建+”提升鄉村振興組織力
近年來,安徽省樅陽縣金社鎮堅持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聚力實施“黨建+”模式,把基層黨建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聚焦推進組織聯建、產業富村、服務惠民,多輪驅動抓黨建,不斷提升鄉村振興組織力。
黨建+聯建,凝聚組織力。該鎮建立健全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將轄區行政村、機關事業、非公、社會組織等列為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成“大黨委”,將鎮屬51個黨支部有機聯系在一起,定期圍繞區域內社會性、公益性、群眾性的各類事項,共同協商、做出決策,建立黨建聯席會議信息臺賬。“大黨委”分區域每月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一次走訪,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半年共過一次組織生活,每年度上一次主題黨課。大黨委”緊盯隊伍提升組織力,下派1名鎮干到秀山村任書記,安排3名后備干部到該村任職,整頓軟弱渙散村;招錄村級后備干部10名;新納入非公黨建平臺企業6家,新成立非公企業黨組織3個。
黨建+引領,盤活經濟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鄉村振興實力。引導村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聚力實施發展規劃,帶動產業發展,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結合實際,制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年規劃,推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引導村級黨組織盤活集體“三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鎮12個村全部成立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打造了金山村、桃山村等一批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3個、15萬元以上的村6個,其余村10萬元以上,提升了村黨組織服務保障能力。大力實施黨員“帶富工程”,鼓勵在外發展“能人”返鄉創業,培育鎮村級致富帶頭人136人,致富帶頭人創辦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經營實體45個。
黨建+代理,服務零距離。繼續深入推進“一抓雙促”,推深做實“黨員領辦制”,以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豐富載體、創新載體,為新形勢下打好服務群眾的一張牌,提出了新措施,提供了新平臺。開展“全程代理零距離”便民服務活動,全鎮建成了13個“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實行掛牌上崗和AB崗工作制,并在窗口上放置便民服務聯系卡和工作流程,推行“三五”服務標準,方便群眾辦理相關業務。通過集中辦理黨建業務、信訪維穩、衛生計生、民政社保、退役軍人等相關業務,實現了為群眾“開一扇門,辦萬家事”。今年以來,全鎮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受理事項107件,成功化解了3件信訪積案。
黨委支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材料
貴州黎平“三引擎”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近年來,貴州省黎平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引擎”,從黨建、產業、人才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發揮黨建“紅色引擎”“人才引擎”“產業引擎”作用,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強化“紅色引擎”,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核心作用,以鞏固“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成果為抓手,按照“黨建引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原則,堅持支部主導,黨員帶頭,黨群融合一體推進,打破“條塊分割”的基層黨建組織架構,建立產業化“黨建聯盟”,壯大“引擎”特色產業。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村黨組織書記帶頭領辦合作社,兼任合作社理事會主要負責人,組織群眾以土地、基礎設施、勞動力等入股,把群眾組織起來、資源利用起來,建立村集體與群眾的利益共同體,構建“村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改變農民單打獨斗的單一模式。大力推廣“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模式,實現了抓黨建和促發展有機融合。目前全縣已建成村集體經濟公司182家,村“兩委”牽頭領辦的合作社406家,創建“村社合一”示范點50家。
育強“人才引擎”,構筑鄉村振興“硬支撐”。堅持以鄉村振興高端人才需求為導向,統籌抓好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專業人才、新型職業農民、農村鄉土人才、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等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完善農村人才培養、選拔、評價體系,加大“土專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技能大師”“民間藝人”等各類農村人才培養培育力度,充分利用黨校、職校、遠程教育和縣培訓中心等現有培訓資源,通過“學校授課+基地實習+現場指導”形式大力開展縫紉、建筑、烹調和香芋、茶葉、食用菌種植等技術培訓,提高本土人才的就業技能和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黎平紡織、黎平建工、黎平廚師等本土人才品牌。同時,實施“人才引育”工程,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電商人才的創業扶持力度,建立黎平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吸引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優秀人才向農村回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夯實鄉村振興的最足“底氣”。2020年以來,該縣向基層一線選派農技服務專家232名,開展致富帶頭人技能培訓268人次,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607人,動員200多名優秀青年回鄉創業。
夯實“產業引擎”,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堅持把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按照“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目標,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注重“長短”結合,通過大力發展產業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結合該縣天然的森林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以創建全省林下經濟示范縣為契機,發展仿野生天麻、黃精、靈芝、石斛、鉤藤、茯苓等林下中藥材種植,林下食用菌、林下養雞、養蜂等生態養殖業,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建成百畝以上村級示范基地305個,千畝以上鄉級示范基地21個,萬畝以上縣級示范基地1個。同時,抓好壩區產業調整,堅持“一壩一策”,采取“國有平臺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帶動模式,推進“稻田+”“菜-菜”“稻-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2020年以來,創建500畝以上達標壩區26塊,帶動壩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0元以上。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優秀黨組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交流經驗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黨建工作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優秀黨組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總結交流經驗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黨建工作】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弘揚中國精神復興中國夢作文范文4篇 下一篇: 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支撐高校高質量發展黨課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