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金春燮事跡心得體會范文
金春燮同志多年來執著挖掘抗戰精神,致力傳承紅色基因,無私奉獻,傳承抗戰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學習的榜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參考。
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一
金春燮多年來執著挖掘抗戰精神,致力傳承紅色基因,傾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近日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弘揚抗戰精神的楷模”榮譽稱號。連日來,省內各主要媒體對金春燮先進事跡作了連續報道。對于金春燮感人事跡,我縣廣大干部群眾深受感動,縣編辦、縣公安局、縣科協等單位相繼組織向金春燮同志學習專題活動。大家紛紛表示, 將以金春燮同志為榜樣,在本職崗位上和學習生活中弘揚抗戰精神,努力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金春燮雖然年近古稀,但甘愿放棄安逸的退休生活,傾盡全力、甘于奉獻、建設教育基地,宣傳英烈事跡,克服各種困難,天天奔波在關心下一代的征程上,發揮余熱、傾盡愛心,向人們傳遞正能量。他們將以金春燮為榜樣, 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真正以人民利益為重,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以人為本,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赤誠之心對待自己本職工作,努力為人民辦實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金主任傾心紅色事業,深深鼓舞著我。在不斷弘揚抗戰精神的漫漫征程中,他一直都是親力親為,即使身患疾病也沒有放棄。他是一面鏡子,為我們所有人做出了最為生動的榜樣。
他的感人事跡,蘊涵著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集中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人對關工委工作的熱愛和高尚的品德,他劃時代風采,閃爍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燦爛光芒,贏得臺下陣陣熱烈的掌聲。
就任汪清縣關工委主任十年來,金春燮同志始終胸懷傳承歷史、告慰英靈、教育后人的責任擔當,被群眾贊譽為“既為烈士干事又為百姓辦事的真正共產黨員”,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弘揚抗戰精神的楷模”榮譽稱號。
金春燮堅持挖掘抗戰精神、傳承抗戰精神、發揚抗戰精神、踐行抗戰精神,以赤子情懷和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退伍軍人、退休領導干部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他是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杰出楷模,是關心青少年成長、培養紅色傳人的優秀代表,是保持共產黨員本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典范。
學習金春燮,就要學習他對黨忠誠、傾心紅色事業的堅定信念。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金春燮都對黨的事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始終保持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崗。特別是為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他不遺余力,年近古稀仍忘我工作,用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孜孜追求,回答了什么叫黨性純潔、信念堅定。為我們立起了一面鏡子。我們要以金春燮為“鏡”,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攻堅克難的勇氣。
學習金春燮,就要學習他胸懷憂患、自覺擔當重任的精神品格。 “不能讓歷史在我們這一代斷茬”的憂患意識,“一定要讓烈士有尊嚴”的擔當精神,是他十年如一日挖掘抗聯英烈事跡、重建和保護抗聯遺跡、傳播偉大的抗戰精神的動力源泉。在他身上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鮮明品格。我們要以金春燮為榜樣,樹立勇于面對大事、難事的責任意識,保持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拼勁和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韌勁,鐵肩擔道義、敢為天下先。
學習金春燮,就要學習他奉獻終身、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我是一天腳打后腦勺地忙,累得精疲力盡,但只要能弘揚抗戰精神,再累,我都樂意。”正是懷著這種重任在肩的使命感,金春燮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在工作中不計個人得失,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我們要像金春燮那樣始終做到甘于奉獻,淡泊名利,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行動是唯一能夠反映出我們精神面貌的鏡子。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要把學習金春燮同繼承與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結合起來,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推動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二
巍巍太行,有一位共產黨人曾在這里留下深深的足跡,他就是全國、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同志.
忠誠是李保國同志的價值底色.李保國同志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完全可以在城市里舒適地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沖在扶貧攻堅第一線.他常說,我是黨員,就應該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國同志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始終與黨一條心,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底色.
為民是李保國同志的人生追求.李保國同志將百姓當做自己的親人,成為百姓擁戴的“科技財神”,他常說:“干成點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河北的山嶺都綠起來,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李保國同志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時刻將百姓冷暖安危掛在心上,用一生實踐書寫了扶貧攻堅的壯麗詩歌.
拼搏是李保國同志的生命境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面對太行山的惡劣環境,李保國同志堅持“安、專、迷”的工作作風,把課堂擺在山間地頭,幾個饅頭一瓶水、山當餐桌地當炕,夙興夜寐,忘我工作.熟悉李保國同志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工作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就是這股拼勁支撐著他干事創業,]不斷走向生命新高度.
廉潔是李保國同志的政治品格.干事創業過程中李保國同志始終保持一襲白袍,不染點墨,對名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業需要的事,只要是對山區扶貧開發有利的事,他都義無反顧地去做,從不考慮有什么回報.他總是無償為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有時甚至還貼上自己的科研經費.廉潔自律、淡泊名利是李保國同志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
斯人已去,精神長留,日前河北省委決定追授李保國同志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作出《關于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全省黨員要深入學習李保國精神,調整工作狀態、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爭當李保國式好干部,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磅礴力量.
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三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多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作出批示: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總結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 “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把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黨忠誠,心系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時代.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他的職業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李保國教授的一生沒有追求個人財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讓太行山變綠,讓生活在那里的農民脫貧.
一個人能夠具備工匠精神的基礎是他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工作給了他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 1981年起搞起山區開發研究,34年間李老師每年在山里“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汽車成了他移動的家,稀疏了頭發,黝黑了皮膚,雙手長滿繭子,長期奔波留下了嚴重糖尿病和心臟病,但這一切都沒有使他改變最初的夢想.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的是傳承和鉆研,憑的是專注和堅守,是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34年,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李教授走遍了太行山區,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的植保新方法,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前南峪的溝溝壑壑變成了“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34年間,他一頭扎進太行山,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動了全省板栗、蘋果、核桃產業發展.
數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堅持與積累,是他對于技術的不斷探索與突破.多年來,在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他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他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將精益求精的科研和學術風格教授給了學生.
李教授的身影雖已走遠,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榜樣的力量卻異常強大,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改革前進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李教授用他的親生經歷向我們講述了謀事創業道路上,守著最初的夢想,帶上愛國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進步,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依靠工匠精神,積極發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實踐指導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般堅韌不拔的毅力,以 “艱苦奮斗、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們的事業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們要接過李教授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領域中踏下心來,認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貪快求成而走捷徑,實實在在做事,為燕趙大地脫貧攻堅奮發作為.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的全部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內容,盡請關注本網站,小編將為您更新更多的優秀范文喲!
【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金春燮事跡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1000 下一篇: 客服第三季度工作總結 第三季度工作總結個人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