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1000
只有學習歷史,才能了解到革命先烈的奮不顧身,才能深刻認識到如今新中國新時代的來之不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一起來看看吧。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1
走進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遺物、一段段影像,向人們講訴著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歲月中,抗戰先輩們如何振臂而起,拋灑鮮血,拯救這個風雨飄搖、危在旦夕的國家。習近平總書記說,“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知史方知來處,對于生長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來說,應該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路走來經歷的風雨,以及苦難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這座開館不到一年的紀念館是眉山市第一個抗戰將士紀念館,主要為紀念眉山抗戰將士所做出的貢獻,館內展示了眉山抗戰將士風采、抗戰時期文史資料、抗戰時期日本侵華罪證、新中國發展歷史進程和成就。
一腔愛國志,十萬兒男赴戰場。走過布滿抗戰將士們紅色手印和生平介紹的墻壁,仿佛穿越時空,350多萬川軍誓師出川的聲音猶在耳畔,10多萬眉山青年離家赴戰場的身影猶在眼前。在他們中,有人獨自穿越野人山,有人親自押送甲級戰犯到日本;有人血戰湘西,有人征戰緬甸;有人大刀飛舞,有人偵查情報;有十二歲從軍的小戰士,也有立志殺敵報國的學生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抗戰先輩們的濃濃愛國之情與拳拳報國之心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他們用生命為我們掙得一個和平的未來。我們青年干部更該涵養愛國之情,繼承先輩遺志,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進士鄉”亦可“馬上定乾坤”。一件件經過歷史沉淀的衣物、刀槍、畫報、徽章、票證,無聲訴說著那些充滿血淚與痛苦、信仰與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戰士再沒能回到家鄉,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盡管穿草鞋、短褲,拿大刀、步槍,但他們不懼生死,不畏強暴,在切斷滇緬公路的戰役中,在滇西和緬北的戰場上,與日軍血戰到底,譜寫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2020年,98歲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動到達惠通橋時,想起犧牲在此處的戰友,泣不成聲,深深呼喚“戰友,我的戰友!”“敵軍一日不驅出國境,川軍一日不回川”,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在新的歷史征途上艱苦創業、奮斗不息。
“展示這些抗戰遺物,是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老一輩眉山人的豐功偉績,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將偉大的抗戰精神傳承下去。”紀念館創建人李天玉先生這樣說。由于自幼家境貧寒,但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長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業20余年,將這份善心回饋給了社會。館內一千多件展品大多來自李天玉先生多年來走遍全國,甚至遠赴海外收集而來,其中曲折故事暫且不提,這份赤誠與熱血正是對抗戰精神最好的傳承。
故土已無恙,使命應猶在。學習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才能更好的前行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2
9月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當年紅軍在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時候,還想著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葉總關情!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是70多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精神支撐。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守初心、擔使命始終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和終身課題。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需要不斷汲取精神養分,方能歷久彌堅、歷久彌新。
講好紅色故事,在思想淬煉中堅固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歷史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淀、創造、整合形成起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信念永恒,才能繼往開來。要講好黨從弱到強、從成長到壯大的光輝歷程,講好黨和人民血肉相連、魚水相依的感人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和偉大功績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人,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通過講紅色故事增進黨員干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的自覺性,主動接受紅色傳統教育,找準學習目標、汲取精神動力,做到常學常新、銘記歷史、錘煉黨性,進一步擦亮初心本色、底色,讓初心保鮮、使命永恒。
用好紅色資源,在滌蕩靈魂中滋養初心、引領使命。“樹有根,故其高百尺;連有魂,故其傳不衰。”在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留下了無數珍貴的革命文物、戰斗遺址和紀念場地。這些遍布全國,飽含滄桑的文物舊址,承載著光輝記憶,是初心的“紅色課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進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進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錘煉黨性,把握教育時機,將紅色基因注入黨員干部血脈,強化情感認同。在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中鑄牢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輩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為民的鐵膽忠心和以身許黨許國的崇高品質,不斷豐富初心使命的豐富內涵,堅定踐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傳承紅色精神,在實踐鍛煉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國無精神不強,人無精神不立。黨在近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這些精神不斷開拓創新、薪火相傳,指引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在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開創新的歷史征程。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前進道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面臨坎坷曲折,甚至會遇到驚濤駭浪。在新長征路上,要傳承紅色精神,升華紅色精神,把譜寫新時代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變成自覺行動,以堅定的信念、擔當的勇氣,找準座標,把握方向,提振精氣神,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暢通兩個循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踐行初心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堅決奪取決戰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3
冷雨凄凄,微風輕拂,帶著無限的哀思吹過你長眠的山谷;細雨綿綿,訴說對烈士的哀思;鮮花錦簇,承載無聲的祭奠,祈愿英烈安心長眠。英雄先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驕傲。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以3500多萬同胞傷亡的慘痛代價,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今日,看到《藍軍出擊》808旅軍史館,想到我輩應重回“歷史現場”,祭奠用血肉換來和平的先輩,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
踏尋先烈足跡,銘記抗戰歷史
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決戰。長期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沒有烈士血,哪來遍地紅,中國人民的正義之戰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我們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而這“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在負重前行。我們應踏尋先烈足跡,銘記抗戰歷史,講好英雄故事,以史為鏡,以史為鑒,更加地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
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精神洗禮
勝利為和平奠基,英雄令后人禮贊。今天,當神州大地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我們應更加深情緬懷那些為抗戰勝利而前仆后繼、血灑疆場的先烈們。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精神洗禮,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因此,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讓我們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能夠堅持正確的方向而不懈奮斗。
承續奮斗之志,砥礪家國情懷
近日,電視劇《藍軍出擊》中808旅的光榮歷史讓我們感到震撼,但其中“知恥碑”的“警鐘”亦回響在耳邊。我們要崇尚英雄,也要有808旅的“知恥精神”,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我們要永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激揚英雄精神,砥礪家國情懷,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奮精神的力量,承續奮斗之志,以更加努力的姿態來實現無數先賢英烈振興中華的未竟夙愿。“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如今,中國號巨輪正劈波斬浪,勇往無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讓我們銘記歷史啟示的偉大真理,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英烈不能被遺忘,歷史不能被掩藏,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我們要銘記歷史,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我們要飲水思源,不忘革命先烈為了今天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流血犧牲,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用奮斗精神和優異成績奏響時代強音,告慰革命先烈在天之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本網站,小編將會為大家持續更新更多范文喲。
【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 革命先烈事跡心得體會1000】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懸崖之上觀后感500字三篇 懸崖之上觀后感心得體會 下一篇: 學習金春燮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金春燮事跡心得體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