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
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是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1
進入小學,是孩子理解正規教育的開始。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導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呢?我談談自我的幾點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教師和家長們給予指正。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家里,孩子學習和作業的時間,我們就不會看電視、玩電腦。在其他的閑暇之余,也盡可能和孩子一齊看些書,歷史文學什么都有,慢慢地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
其次,要引導孩子對學習有個正確的態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此刻,他們就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不能因為孩子愛學語文就放松數學和英語,或是愛好數學、英語而放松語文。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如果從小對學科有了好惡,那往后的學習就會出現偏差,單科成績不好不說,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像趙藝檣,剛開始對學習英語很沒興趣,還說中國人為什么要學外國話。針對她的這種情景,我從她想當科學家引導她:我們國家此刻的科學家,你看有誰不懂外語呢?你此刻不學好英語,以后怎樣看外國的科研資料,怎樣出國留學或者和國外的科學家交流?英語可是當今世界好多國家通用的語言。經過這樣的對話,使她懂得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慢慢地她對英語也不再排斥,成績也有所提高。
再有就是要善于正確引導孩子對待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事情。小學階段的孩子對教師的依戀很重,尤其是一入學就代課的教師。中途調換教師,有些孩子就不能立刻適應。記得是數學教師的調換,當時好像很多孩子都出了“狀況”。我當時對孩子說:新來的教師名叫張衡,那你明白我國東漢時期有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不等我說完,孩子就搶著說:那是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和我們新來的數學教師名字一摸一樣。我接過孩子的話頭對她說:那你們明白張衡教師有多大本事嗎?你們僅有好好聽課,和教師相處的時間長了,才能明白呀,說不定張教師厲害的本事還多著呢。這樣,在簡便的氛圍中,使孩子對教師沒有了抵觸情緒,自然也就喜歡學習了。
最終,作為一名家長,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們溝通。對待處于貪玩時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沒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其他事情,就對他發火,輕則罵重則打的辦法無濟于事,僅有耐心地引導,說服,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不利后果。當然,看到孩子的缺點我們提出了批評,那孩子的優點,我們也要及時給與表揚,這樣才能使孩子不驕傲不氣餒。
以上幾點,是我粗淺的看法,望教師和家長們多提寶貴意見。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期望孩子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2
作為家長,能夠說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兒女成才。尤其是當代,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知識經濟膨脹,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所以對子女的期望更高。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下頭敘述一下孩子進入初中后本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學習很簡便,家庭盡量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予正確的引導,思想品德不出問題就行,并沒有感覺到家庭教育的迫切和重要,進入初中階段,孩子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任務發生了根本變化,家長的心態也徹底改變,對孩子的期望從遙遠到越來越臨近,家長和孩子兩者的變化使得家庭教育在現實生活中變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也不是按書本上說的那樣容易得到控制。
一、權威性與平等溝通
家庭教育必須有權威性,但不是絕對的權威,否則實得其反,和兒子平等的溝通及朋友關系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這是我的第一點感受。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尤其是男孩,并且我的孩子在小學就喜歡網絡游戲,以往因為多次請假不參加學校田徑隊的訓練,實際是到網吧玩游戲,最終被學校田徑隊開除,也以往因為去網吧被我尋找發現。當時在無法溝通的情景下,作為父親的權威性是必須要體現的,那時兒子也較容易理解權威性的教育,當然,夫妻中只需要一個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進入初中階段,兒子的玩性仍然較大,雖然學習很緊張,但對網絡游戲仍情有獨鐘,強制的權威性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完全杜絕玩游戲并不現實,溝通才是的方法,當然溝通二字是需要付出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包括正確認識孩子的錯誤和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初一的時候我和兒子平等的簽定了一份協議,不去網吧,每周五在家里上網三小時,實際上在家里上網和去網吧上網是有本質區別的,一是上網資料能夠控制,二是不接觸不良環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不懈的引導,初二時協議重新簽定,兩周上一次網。鼓勵他休息時間出去做一些有益的運動,如打籃球、乒乓球等。小孩在初中近兩年的學習中,雖然成績有時也有一些波動,但總體來說成績一向是很好的,思想也是健康的。這兩年感受較深的是引導,對孩子的關心和溝通是引導他們進取向上的基礎,我認為這也是目前在良好生活環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環節。
二、身教重于言傳
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家庭教育中值得十分重視的,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所以家庭成員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我們家里從不玩網絡游戲,甚至小孩在寫作業的時候,我們連電視也很少看,以免引起他在心理上不平衡。這一點有過教訓,當孩子在房間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在客廳里看電視,好像并無影響,實際上他畢竟是孩子,即使大人也未必如此,他總是要受到干擾的,找機會就出來和我們一看電視,這時候說的輕了他不會聽,說的重了他就會對你進行強有力的反駁,所以身教重于言傳。
三、正確對待成績和錯誤
每一個孩子在不一樣的成長階段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關鍵是要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且正確對待,這一點和平時與孩子經常溝通是分不開的,沒有溝通就不能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關心孩子,除了身體方面的關心,更要注意他們的感受,當我和兒子平等的朋友關系密切時,兒子身上的動態掌握的十分清楚,包括他班上同學的狀況也能掌握的很清楚,因為此時他十分愿意也十分期望向家長傾訴,所以要讓孩子有訴說的渠道,溝通的機會。出了問題如考試成績不夢想等,不能一味的一味指責、嘮叨,否則就會和孩子產生矛盾,你將得不到產生問題的根源,也會失去平等的朋友關系,這也是有教訓的,這種時候別想從他嘴里得到任何信息,回到家里不理不睬,問得多了他反而沖你發火(這可能是獨生子女的通病),問題自然得不到解決。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問題,必須針對性的及時指出并加于引導,對兒子取得的成績進行鼓勵,并給必須經濟獎勵,但這種經濟獎勵只是每一天有一點零花錢,用于購買零食和飲用水,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于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景而論。家長的對孩子的期望不等于孩子的奮斗目標,正確的引導和孩子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3
在家庭教育方面,經過這幾年的生活與實踐,陸續把點滴感悟寫下來,一則如實記錄自我的所思所想,二則期望與家長們交流,共同提高。我認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我的孩子,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夫妻合作協調。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嚴格要求,不溺愛,誠實,不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錯誤之后,一方嚴厲批評,也許當時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理解,另一方則在私下和言悅色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并說剛才爸爸或媽媽嚴厲地批評你因為太愛你了。正所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樣一唱一和,孩子自然會從內心深處理解批評,承認錯誤。
2、把禮貌教育貫穿始終。禮貌是當代社會禮貌的基本標志。禮貌教育必須要從生活小處著手,首先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禮貌習慣。其次,必要時適當給予孩子指點和教育,切記,不要說的過多,讓孩子反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適當鍛煉身體,絕不能熬夜;其次,飲食科學,不要偏食和吃的過飽,也不能營養過剩。讓孩子明白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的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講究原則,不能溺愛孩子。高爾基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我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愛。孩子長大以后發展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小到大家庭的影響和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哭鬧,父母心痛,于是就滿足,其實這正助長的孩子的不良品質。其實,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經不應當,不滿足就鬧,更是錯上加錯。當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堅決拒絕,孩子也許就不那么哭鬧了。孩子的哭鬧往往是家長態度的助長結果。
5、排除或減少來自祖輩的干擾。中國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孩子,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不住一齊,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輕的父母也許會操更多的心,因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還要教育老人,并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難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學會寬容和大度。多鼓勵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與孩子交往中,鼓勵孩子懂得謙讓、寬容和大方在。能夠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長就熱情接待,這樣能讓孩子學會熱情待人,同時家長的熱情也讓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亂而不讓孩子的朋友來家里,更不能對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樣會讓孩子很丟面子,讓自我在朋友中抬不起頭,同時也疏遠了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7、培養孩子的職責感、勞動觀念和吃苦精神。此刻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多數青少年不會勞動,沒有吃苦精神,缺乏職責感,能夠說99%的原因都來自家庭教育。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勞動,過度保護,這都是孩子沒有職責感、不愛勞動、不能吃苦的根源。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1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觀后感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查字典網“。
上一篇: 秋季學期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精選4篇 下一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心得體會范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