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茯苓 |
拼音 | fú línɡ |
書寫 | 茯 苓 |
解釋 |
一種多孔菌的菌核。可供食用或作中藥。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 |
《茯苓》
更新時間:2023-07-05 20:57:26
1、蒿芩清膽碧玉需,陳夏茯苓枳竹茹,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2、常用的中藥方劑有神應(yīng)養(yǎng)真丹、七寶美髯丹、芪貞顆粒、固腎生發(fā)湯等,常用中藥有首烏、黃芪、茯苓、當(dāng)歸、白術(shù)、黃精、旱蓮草、女貞子、桑葚等。3、橘紅、昆布、茯苓、高良姜、牡蠣、山楂、桃仁等。4、先煎萆?煮取汁,再與茯苓、苡仁、粳米同煮... 查看詳情
1、陳皮、茯苓、菖蒲、大黃等藥化痰行氣、通腑泄?jié)帷⑸褰禎?可醒腦開竅,使人清爽。2、香附子各六克,白茯苓、甘松各三克。3、結(jié)果對土茯苓、槐花、蒼術(shù)和黃柏進(jìn)行定性鑒別。4、杏仁、茯苓、前胡、陳皮、半夏、荊芥、麻黃、甘草,適量配置。5、高良姜12克,草豆蔻15克,茯苓30克,人參30克,青皮12克。6...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