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三科九旨 |
拼音 | sān kē jiǔ zhǐ |
書寫 | 三 科 九 旨 |
解釋 |
1.漢代《公羊》學家謂《春秋》書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種旨意。有何休﹑宋衷二說。《公羊傳.隱公元年》"隱公第一"唐徐彥疏:"問曰:'《春秋說》云:《春秋》設(shè)三科九旨,其義如何?'答曰:'何氏(何休)之意以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謂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謂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個科段之內(nèi),有此九種之意。故何氏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二科六旨也。又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問曰:'案宋氏(宋衷)之注《春秋說》,三科者: 2.一曰張三世,二曰存三統(tǒng),三曰異外內(nèi),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時,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譏,八曰貶,九曰絶。'"按:三世指夏﹑殷﹑周,三統(tǒng)指夏為人統(tǒng),殷為地統(tǒng),周為天統(tǒng);時﹑日﹑月,指記述的詳略;王﹑天王﹑天子,指稱謂的遠近親疏:譏﹑貶﹑絕,指書法的輕重。 |
《三科九旨》
更新時間:2023-07-05 17: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