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思維方法寫作
來源:查字典思維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簡單的說就是可以運用辯證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反映在邏輯上要求人們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的總和,從事物本身矛盾發展、運動、變化把握它。辯證思想通常包括個性和共性(也就是個別和一般、特殊與普通)、絕對與相對、事實與現象、內容與形式,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全局和局部、具體與抽象、有限與無限,量變與質變、正面與反面,美好與丑惡等辯證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辯證思維方法寫作,僅供參考!
讀考場優秀的文章,我們歆羨之,欽佩之:深邃的思想如晨鐘暮鼓,耐人深思,促人警醒;精妙的構思如爽朗的面容,眉清目秀,招人憐愛;珠璣的文字如群星閃耀,光芒四射,目不暇接。豈不知,那靚麗的外表是源于內質的修煉,是因為他們擁有或敏捷、或靈活、或深刻、或新穎、或個性的思維品質。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求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想讓作文之樹枝繁葉茂,創作之泉汩汩流淌,請先從思維品質的培養開始吧!
月有陰睛圓缺辯證思維方法寫作
世間萬物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而辨證思維正是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而進行的對世界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并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得到某種結論的一種思維方式,與邏輯思維相對立而存在。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聯系的觀點、發展的眼光、一分為二的觀點,是辯證思維的三柄利器。在作文中,我們若學會運用辯證思維,便可以培養我們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尤其是當思維僵化或凝固時,辯證思維能幫我們打開思路,拓寬思維的空間,不僅能擺脫寫作時無話可說的境地,而且還能讓我們將事理闡述得更清楚、更入里、更透徹。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所說的辯證思維可以使人全面地、動態地看問題,使人能越出日常經驗的狹隘界限。
可通過學會運用以下幾種主要的辯證思維方式寫好作文:
1.正反式。這種辯證思維方式在議論文中比較常見,表現在提出論點后,通常從正面與反面分別進行論證的寫法。例如,啟凡《發問的精神》中的這樣兩個段落:
段一:發問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動機。一切知識的獲得,大都從發問而來;新發明、新創造也常常由發問而開其端。勇于發問、勤于發問的人,頭腦自然會日益豐盈,眼光自然會日益敏銳。別人不肯動腦筋的地方,他偏會想出驚人的見解;別人以為平常的事物,他偏會看出不平常的道理。這樣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段二:有人也許會說,知識和道理,可以從書本上讀到,老師也會給我們講解,只要努力學習,牢牢記住就成了,何必多問?說這話的人大概自以為是。可是讓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看出他的話有很多漏洞。
《發問的精神》這篇文章的意圖是提倡發問。段一是從正面提出了自己觀點的正確,即發問帶來的好處;段二是從反面提出了相反觀點的不正確,即不發問會帶來好多不足。
正反論證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它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
2.聯系式。 我們在認識事物時,應當首先弄清事物之間有哪些聯系。既要考慮事物的內部聯系、外部聯系,又要考慮事物內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縱橫聯系。只有弄清這些聯系之后,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來寫。如:
歐洲人喜食沙丁魚,但沙丁魚很難養,因為它們生性懶惰,常擁擠在一起而靜止不動,死亡率很高。為此,人們在飼養的沙丁魚中放幾條鯰魚,鯰魚又喜食沙丁魚,沙丁魚為了活命,四散而逃,由于游動又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但是,如果鯰魚放得多了,沙丁魚都成為鯰魚的美食,人們又怎樣嘗到新鮮的沙丁魚?可見,能否吃到新鮮肥美的沙丁魚關鍵還在于能否控制好鯰魚的投入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就如一個工廠的發展吧,最主要的固然是領導是否得法,職工是否肯干,但與國際經濟環境、國內經濟形勢以及有關政策能無聯系嗎?與原材料的供應,產品的銷路、運輸以及農業的發展、商業的繁榮都有必然的聯系。我們學習的進步也往往會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聯系在一起,往往小不周而亂大謀。
這一段由沙丁魚與鯰魚的聯系想到工廠的發展與領導、職工、政策等的聯系,想到學習的進步與小事的聯系,處處離不開聯系,議論全面、周到,讓人信服。
3.發展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任何事物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有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因此,我們在寫作時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新事物、新觀念不斷產生。我們只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關于錢這個話題,在以前的年代,人們知道只能向前看而不能向錢看。錢多了,這在當時是不能容忍的,認為是資本主義。那時人們都只能一心向前看而絕不能向錢看。到了今天,順應時代的發展,向錢看又被人們重新提起,而且越來越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了,人們再也不會談錢色變了。比如下面這位同學就是站在時代的高度,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等待向錢看的:
我們是在向前看的同時想到了向錢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把商品推向市場,而把商品推向市場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有了錢就可以擴大再生產。生產越來越紅火,金錢也會愈積愈多,人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在這種競爭力很強的形勢下,辦企業、辦工廠都要講效益。所謂效益好,其實就是賺的錢多。要有錢,才能談得上進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共產主義社會。向錢看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
當然,提倡向錢看也不能一味盯著錢,心里想著錢,挖空心思去賺一些昧心錢。有些人為了錢,連人格、國格都可以不要,這不是我們提倡的。我們只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利用自己的真本領,在市場經濟中大展雄風,多賺些錢。這種向錢看的行為才是我們所提倡和希望的。
4.并列式。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許多事物總是有內因外因、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因此,從兩方面并列地去分析事物的內外因、利與弊、得與失也是辯證思維在作文中的一種重要體現。比如某地模擬考試中有這樣一個考題:以果斷與猶豫 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顯然,要寫好這個題目,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
果斷,固然很好,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是古人之言,但干什么事情都果斷行嗎?諸葛亮,一代名相,輔佐蜀國,決勝千里,其果斷之智,是何等雄姿;毛澤東指揮三軍,爬雪山,過草地,決勝三大戰役,是何等果斷。所以,果斷,不是武斷,不是硬斷,而是明斷。
猶豫,固然值得商榷,有些果斷之事不斷,必然喪失良機,而有些事情就要三思之后方可果斷。馬謖失街亭,也是諸葛孔明誤用人的猶豫使然;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明政府的猶豫不斷使然。所以,猶豫不是壞事,恰恰是等待時機,待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考察無誤之后,方可實施,這才是真正的果斷。
佳作展示臺
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懷
一個人要登上成功的高峰,除了種種努力外,還要有博大的胸懷。試想如果一個斤斤計較于針芥般的瑣事上的人,又能干出什么大事來呢?一個胸懷寬廣的人是不會去計較那些小事的,即使上天給你一個不公正的待遇,你也應該以大局為重,胸懷大志,放眼未來。
擁有博大胸懷的人,才能成大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寬宏大量的歷史人物。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李建成手下的官員,他看到李世民戰功卓著,人才濟濟,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勸太子盡早除掉李世民,結果被李世民識破, 李世民登位后,不僅不記舊恨,反而拜魏征為大夫。正是他們的坦蕩胸懷,廣開言路,終于形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
博大胸懷的人能夠接受他人的意見,有利于彌補自己的不足,毛主席的《關于詩的一封信》在《詩刊》上發表不久,北京大學有位學生給毛主席寫信,信上說那句遺誤青年的遺字,應該作貽。毛主席看到這封信非常高興,特地向《詩刊》編輯部的負責同志打招呼,請他照北大這個學生的意見加以改正。一個建立過豐功偉績的人民領袖,能不以地位高、功勞大而驕傲,虛心接受一個學生的指點,這不是一則令人佩服的佳話嗎?
心胸狹窄,鼠目寸光的人是不會有所成就的。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周瑜,年輕有為,才華橫溢,但是心胸太過狹窄。當他看到孔明的才華在自己之上時,憤呼:既生瑜,何生亮!他不能容忍一個比他更強的人,于是他三番五次地想把孔明害死,但是孔明都巧妙地擺脫了困境,最后周瑜被氣得吐血身亡,可憐!可悲!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更應有博大的胸懷,只有這樣,你才能笑傲人生,成就大業!
名師點評安徽高考作文題:注重辯證思維 寫作角度多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學生的方向性應該更明確,寫作角度也很多。
多數學生認為作文比較好寫
根據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最新信息,201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為:
為了豐富中小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同學們領略科技的魅力,過一把尖端科技的癮,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眾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活動期間,科研人員特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
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構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構。
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多名考生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語文題比較簡單,作文也比較好寫。
老師認為作文寫作角度多
宿城一中語文老師張海松稱,現在高考作文最重視的就是審題立意,這類題目談不上難,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即審題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能否從整體上把握材料。
作文是展示學生思維的窗口,注重學生的能力。張海松認為,學生只要把整個材料看透,寫作角度還是很多的。學生可以單個談內在本質,最好兼顧外在形式。但要有所側重,更應該強調前者。
張海松說,學生可以從有和無的關系角度論述。乍一看,學生驚訝于顯微鏡下蝴蝶的翅膀沒有顏色,這是無。但是這個無卻是要通過有來展現,即蝴蝶翅膀的特殊的結構。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蝴蝶正是有我、有環境所以有了五顏六色的美麗。
當然,學生也可以從方法論的角度來思考,如實踐出真知。科學揭露蝴蝶絢麗的外衣,原來是無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