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來源:查字典思維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科學思維是人類獲得和發現知識的基本思維方法。在那么科學思維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科學思維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1、等量代換法
等量代換法即把不能直接解決的問題用在某方面和他相同或相似的,并容易解決的問題代替求解,從而求出所要問題的答案,或是找到類似的解決方法。
2、觀察滲透理論
科學實驗證明,人的頭腦在認識事物之前,并不是空無一物的白板,而是已經存在著某種東西了。這就是已有的知識儲備、理論框架、價值觀念等。它們對觀察者的觀察范圍和思考偏向作了預先的規定。
對于創造者個人來說,觀念的轉變或理論背景的轉換,就意味著一種新創意的產生。RNA酶的發現即是一個著名的例證,它告訴我們,一旦觀察者的理論思想觀念發生了轉換,就會使他的視野發生深刻的、戲劇性的變化,就能觀察到從前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東西。這就要求觀察者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不能囿于傳統的思想觀念,善于改變因一定理論的框架、范式而習慣形成的固定思路和先人為主的做法,從而有助于新創意的產生。
3、黑箱方法
所謂黑箱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視為黑箱 (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無法從外部或無法打開來直接探察其內部的奧秘,如人的大腦、人口系統、原子結構、密封的儀器等,都可看作黑箱),通過觀察外界向黑箱輸入的信息和從黑箱輸出的信息,來研究黑箱內部狀態、結構和機理,從而揭示研究對象的特點和規律的一種科學方法。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種察其表而知其底的方法。由于黑箱方法不需要打開研究對象,只需通過外部觀察、試驗,就可了解研究對象的內部情況和變化,同時,它是從事物的整體功能著眼,不考慮事物的內部細節,所以它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運用黑箱方法整體地、活體地研究高度組織和活動性的生命系統,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可以在不干涉生命正常活動的條件下研究生命系統的活動規律。如在探討腦功能的本質的過程中,科學家常用黑箱方法。
4、假說方法
所謂假說,就是以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為依據的、關于未知事物及其規律性所作出的一種假定性說明。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科學性。假說,不是信口開河,它必須以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為根據,并經過一定的科學論證;二是假定性。假說是一種猜測或猜想,至于這種猜測是否正確,在假說提出時還是一個未知數。假說的真理性有待往后的實踐來證實。
運用假說方法,一是要從事實出發,而又要超越事實;二是要進行邏輯論證;三是要用實踐驗證。只有當假說與事實驗證相符合,它才可能上升為科學理論。假說可能發展為科學理論,也可能被證明是錯誤而被淘汰。
假說是探索科學真理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科學認識正是沿著假說理論新假說新理論的途徑,不斷地向前發展的。一部科學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假說和理論不斷更迭的歷史。進化論的發展史即是生動的例子。
5、回溯推理方法
回溯推理方法,也叫溯源推理方法、溯因推理方法,它以事物情況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是從事物的結果推斷其原因、由論斷推測理由的一種思維方法。在科學研究中,回溯是建立求因假說的基本思維方法。生長素的發現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運用回溯推理方法,要注意提高結論的可靠性,需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并且與演繹推理的其他方法緊密結合。調查研究越深入廣泛,與其他方法結合越緊密,其對原因的推斷就愈為可靠。
科學思維的方法論原則所謂方法論原則,就是掌握方法準則,實行分析與綜合的結合。分析與綜合是抽象思維的基該方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一) 分析方法的應用
分析方法大體上有四個層次,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統分析,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之一。
1、明確分析內容。分析的目的在于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對事物或現象在空間分布上進行分析;對事物或現象在時間發展上進行分析;對事物的各個因素、方面、屬性等進行分析。
2、掌握分析程序。運用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的程序,大體上包括以下三個環節:解剖整體;研究部分;尋找聯系。
3、把握分析要點。所謂分析要點,就是部分不同于整體的特征點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相互區別或相互聯系的特征點。它常常是時空的分界點、狀態的突變點、因素的區分點或聯系點。尋找合理的分析要點是對整體進行分析的依據,是運用分析方法的關鍵。⑴必須尋找空間分析要點。⑵必須尋找時間分析要點。⑶必須從事物現象的對應關系中尋找因果分析要點。
(二) 綜合方法的應用
綜合方法在思維上的特點是力求通過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點及內在聯系,并通過概括和升華,以事物各個部分、各個屬性和關系的真實聯結和本來面貌來復現事物的整體,綜合為多樣性的統一體。因此,綜合不是簡單的機械相加,而是緊緊抓住對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中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得出一個全新整體性的認識。培養和運用整體分析方法應把握以下三個環節。
1、從整體出發確定對象。任何要素和局部都是一定系統和整體的要素和局部,因而確定分析事物的對象就必須從系統或整體出發。
2、從系統出發把握階段。任何事物的發展階段都是一定系統過程的階段,因而必須從系統過程出發把握其各個發展階段。
3、從全局出發進行決策。任何事物都是由各個具體要素組成的統一整體,因而就必須從整體和全局出發進行決策,特別在我們把握怎么樣之類的問題時。
(三) 分析與綜合辯證統一的思維原則
分析思維與綜合思維所關心和強調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維方法,認識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認識整體和認識了整體才能更好地認識部分是同一個原則的兩個方面,整個認識過程應該是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結合過程。
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對各種經濟政治現象的部分、要素的具體分析,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并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分析又以綜合為前提。分析總是從某種總體性出發,總是受關于對象的總體認識的支配,離開了綜合,分析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出現很大的局限。
分析與綜合不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而且它們的主次關系也是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而相互轉化的。人們要完整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就必然是一個反復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的過程,是在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