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有哪些
來源:查字典思維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教師要注意掌握幼兒思維培養的幾個維度,科學運用教學策略實現幼兒思維的健康成長。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思維的具體性:幼兒的思維內容是具體的。他們能夠掌握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這個詞比桌子、椅子等詞抽象,幼兒比較難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語言也常常使幼兒難以理解。比如老師說:喝完水的小朋友把碗放到柜子里。初入園的幼兒全部沒有反應。老師說:李紅,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紅才懂得了老師的意思。在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個泛指的詞,沒有具體指出哪個小朋友,而每個孩子的名字才是具體的。
幼兒思維的形象性,表現在幼兒依靠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幼兒的頭腦中充滿著顏色、形狀、聲音等生動的形象。比如,兔子總是小白兔、豬總是大肥豬,奶奶總是白頭發的,兒子總是小孩。又如,一個幼兒能夠正確回答這里有六個蘋果,我們兩個人分,兩個人要一樣多,那么每個人應該得幾個蘋果呢?,但是不會回答:3+3等于幾?的問題,家長感到奇怪,前者屬于除法題,后者是加法。為什么幼兒能回答前者而不能回答后者呢?原來,幼兒并不是通過算術公式來解答問題的。他所以能夠正確解答第一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在他頭腦中形成了直觀的形象,而后一題只是抽象的數概念。
幼兒的思維過程幼兒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這些過程在整個思維活動中相互緊密聯系,不可分割。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在教育影晌下,幼兒的思維水平即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的水平會不斷提高。
2到4歲孩子的思維開始從直觀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過了3歲以后,孩子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他已經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時直觀動作思維仍占很大成分,但是具體形象思維也占了很大比例。如大象是動物國里的大象,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而是專捐幼兒園的老師等等。他的思維活動必須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
5到6歲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5到6歲時,孩子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對事物的理解也發生各種變化。
首先,從理解事物個體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
其次,從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過渡到主要依靠語言來理解。語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況他會理解。
第三,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停留在對事物的簡單表面的評價,而已經開始對事物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早期他看電視時,可以說出好人、壞人,這時已經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觀點。再者,孩子的思維已經從事物的外表向內部、從局部到全面進行判斷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確加深。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幼兒主要憑借動作、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各種事物在頭腦中的印象直接影響他對事物的理解,如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借助圖畫書,在進行數教育時,利用各種實物如水果、柱子、小棍等,教育的效果更好。正因為思維受頭腦中已有形象的影響,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幼兒很難理解。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還有一系列派生的特點1.經驗性
幼兒的思維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的。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給埋在土里的小雞澆水的行動。幼兒會拒絕假設情景下的推理。
2.擬人性
幼兒往往把動物或一些物體當作人。他們把自己的行動經驗和思維感情加到小動物或小玩具身上,和它們交談。幼兒常常問冬天來了,春天去哪里了?月亮飛的高,還是星星飛的高?也正是為此,幼兒特別喜歡童話故事。
3.表面性
幼兒思維只是根據接觸到的表面現象進行。因此,幼兒的思維往往只是反映根據事物的表面聯系,而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質聯系。比如,幼兒聽媽媽說:看那個女孩子長得多甜!他問:媽媽你舔過她嗎?。還有幼兒難以理解反話。
4.片面性
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幼兒的思維常常是片面的。他們不善于全面地看問題。幼兒喜歡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思維的片面性在守恒實驗中表現尤為明顯。
5.固定性
思維的具體性使幼兒缺乏靈活性。幼兒比較難掌握相對性概念,比如幼兒很難回答小華比小貝高,小東比小貝矮,誰最高?誰最矮?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認死理,比如兩個小朋友在搶一個玩具,成人拿出一個同樣的玩具,讓他們各玩一個,幼兒往往一時轉不過來,誰都要原來那一個。
6.近視性
思維的具體性還表現在幼兒只能考慮到事物眼前的關系,而不會更好地思考事物的后果,例如一個男孩摔破了頭,被縫了針后認為自己更象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