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溝通的案例講解
來源:查字典口才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有效溝通的案例,供你閱讀參考。
案例一:過于緊張的孩子
案例聚焦
小D,男,在來信中談到上了高三,一個個壓力接踵而來:家人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同學的壓力、自身的壓力、學習的壓力眾多的壓力讓我難以承受,又無處發泄,每天我的腦袋都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因此也經常失眠。有時我想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著比我更緊張更憔悴的媽媽時我無言以對,有時我能控制住自己,拖著疲憊的心繼續努力,有時很難控制住自己,便會與家人發生沖突。
原因分析
高三的學生往往頂著來自父母、老師、同齡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壓力。巨大的壓力使孩子感到焦慮不安,面對這種焦慮不安許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緩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們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比他們更緊張、更焦慮。試想:在雙方都處在焦慮不安的情緒狀態時,沖突與不快就很容易發生,在雙方都不理智的情況下,矛盾也會不斷升級。
溝通策略
1.父母的情緒要穩定。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父母的焦慮也會使孩子更焦慮,因此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父母情緒的穩定與平常心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基礎與前提。
2.體諒孩子,給孩子放松的時間和機會。當孩子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后,可心疼地說:累了吧,先放松一刻鐘再寫作業吧!這樣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關心和疼愛。
有效溝通的案例02案例二:不想說話的孩子
案例聚焦
我在對一個家庭咨詢時,一位母親繪聲繪色地講述發生在她家庭中的一個片段:
小L放學回家,爸爸媽媽立刻迎過來。
爸爸:回來了,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啊?
小L:嗯
媽媽:冰箱里有西瓜,快吃些降降溫。小L:嗯
爸爸:是因為什么事不高興啊,說出來讓我們聽聽。
小L:嗯
媽媽:是哪里不舒服嗎?怎么不說話?
小L:嗯
爸爸忍無可忍:你變啞巴了?你這孩子怎么這副德性!
砰小L將自己房間的門緊緊關上。
媽媽將房門打開:爸媽怎么惹你了,你對爸媽怎么這種態度?
小L:沒聽見我用嗯在回答嗎?整天嘮嘮叨叨不嫌煩嗎?
媽媽:就算小狗也會跟主人打招呼,哪像你回家和你說老半天也不講一句。你把父母還放在眼里呀?
小L:嘴巴長在我臉上,管我要不要講話。狗會打招呼,那你們養狗好了。
爸爸:爸媽辛苦供你念書,卻還要受你的氣,看你的臉色,這還有天理嗎?
小L:我心里煩,煩得很。我懶得跟你們說這么多,反正你們也聽不懂!
媽媽:你有委屈心里不舒服可以講出來,以前你都會說,現在怎么變成這樣?
小L:我就是不想講話,難道連這樣的自由都沒有嗎?想幫我就不要一直問我、煩我!
原因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境,遇到這種情形,父母生氣、孩子也煩,雙方都有怨氣,又都感到委屈。那么遇到此類的情形究竟應該怎么做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小L和其父母內心深處的想法吧。
小L:我當時沒生什么病,只是有時情緒會很低落,不太想說話,沒什么理由,只想安靜一會。爸媽對我的照顧已經夠多了,不是他們不好,完全是我個人的問題,我想靜下來,思索一些問題。有時我特別想安靜下來,自己享受一下孤獨。
媽媽:面對你異常的沉默,爸媽真的很為你擔心,很想幫忙卻又不知該怎么做?想一個人靜靜,爸媽也不會勉強你說話,但你可以想一個辦法讓我們知道你的這種心情。
溝通策略
1.給孩子留下屬于自己的心里空間。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尤其高三的學生,他們有太大的壓力。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空間,不擅入他們的房間,也不隨意闖入他們內心的心靈空間。
2.不過多地詢問他們不想說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問。如果孩子愿意告訴你,那你一定要認真聽他說話并加以珍視。
3.示意心疼。可用一個小紙條給孩子留言,也可以給孩子發條信息,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對孩子的心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