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學英語方法不對
來源:查字典記憶力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口語課上,雷蒙德的中國學生在用英語向他提問。雷蒙德,您是從哪所
哪所她忽然忘了一個單詞,于是轉過頭用中文問同學:大學怎么說?好像是university。什么?uni你再說一遍。兩個人就這樣把老師晾在了一邊。為什么不問我呢?你們交了這么多學費,難道是來教我學中文的嗎?
雷蒙德干著急,沒辦法。這種情況在英語課上經常發生,以至于他最先學會的兩句中文是怎么說和啥意思。
其實,理想的課堂情況應該是:學生忘記了大學這個詞,于是問雷蒙德:高中以后的學校教育用英語怎么說?大學。那么大學文憑呢?叫學士學位,分文理科。加拿大的大學是不是有不同的學院?有,比如商學院、法學院、藝術學院等問答可以一直繼續下去。一堂課上完了,學生不但學會了一串單詞,還大致了解了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可惜很少有中國學生這樣學英語。
加拿大人雷蒙德是北京新航道學校的英語老師,曾在西安教過少兒口語。在他看來,學英語好比鍛煉身體,要想學好,必須認認真真下工夫練習,多聽、多說、多問、多想。如果總是不習慣用英語交流,而常把中英文混在一起,遇到困難嘴里就蹦中文,無論如何也學不好。他說:很多中國學生急于求成,一天背幾百個單詞,以為詞匯量大了英語水平就會提高。可是如果你問他們每個詞有幾種意思,究竟怎么用,能不能造個句子,他們就傻眼了。這就像一些美國肥胖癥患者采用各種速效減肥療法一樣,治標不治本,過一陣子還會反彈。
追求速成的懶惰心理也表現在課堂交流中。拿上面那個提問的學生來說,她急于知道一個英文單詞,請教中國同學比請教外國老師容易得多,就馬上直接問到了答案,而沒有帶著刨根問底的態度提出更多的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
讓雷蒙德感到遺憾的還有一點:不少中國人學英語并非出于興趣,而是出于就業壓力,擔心學不好會被社會淘汰,這與西方國家的公民學第二外語的出發點有很大差別。有時候,中國學生的家長也會到課堂來旁聽,鼓勵自己的孩子大膽開口說英語。然而,他們的鼓勵往往適得其反。越是有家長在場,學生越縮手縮腳、張口結舌,弄得雷蒙德恨不得把他們都請出去,給孩子們一個輕松自由的空間。
他鄭重地對記者說:請務必告訴中國讀者,學外語重要的是選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深挖下去。如果你喜歡打乒乓球,不妨從網上找找英文版的國際乒乓球比賽規則,掌握有關的詞匯,試著向老外介紹乒乓球的打法;如果喜歡文學作品,就多讀些英文作品,把詞匯放在句子中來記,了解它的用法,而非孤立地背單詞。
采訪完雷蒙德,記者走進一家快餐店。靠窗的座位上,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一邊等餐,一邊捧著一本厚厚的英語詞匯書,小和尚念經一樣反復念叨著:settle,s-e-t-t-l-e,se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