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與兒童想象力的培養問題
來源:查字典IQ智商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兒童畫是藝術、是創造。創造的前提是想象,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圖畫的創作。下面小編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兒童畫與兒童想象力的培養問題,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一)從星星是從哪兒來的談起
在一本兒童文學書中有一個故事,其內容是:媽媽正在做包子,5歲的小女兒坐在小凳子上看著。女兒忽然提了一個問題:星星是從哪兒來的?她繼續注視著母親的動作。母親揉面,揪面團 看了好一陣子,她突然說: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來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東西做的。這種突發奇想,聽起來很幼稚,孩子卻是很認真的。
這個比喻是通過對做包子過程的觀察,通過形體大小的類推,再把這些印象與腦中已有的問題聯系起來,經過創造性的想象而推演出來的,從而使困擾她的難題一下子得到了解決。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兒童的想象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以他們的知識、觀察和生活經驗為后盾的。所以說想象是已有的表象的重新組合而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
(二)給兒童的想象裝上翱翔的翅膀
我曾在宜昌一個幼兒園進行了三年兒童畫研究,非常注重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是6歲女孩以未來的交通工具為題作的畫,這張畫富有濃厚的想象色彩。圖中心斜向的是天空車,車箱里坐滿了星星乘客。星星在夜間邀游天空,所以左上方畫了月亮,右下角的彩色房子則是星星的家。它反映了兒童大膽想象和奇妙的構思。
(三)想象與嘗試性解決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活動范圍加大,他們通過電視等各種媒介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這大量的信息中有許多是他們不解的,使他們感到驚奇,令他們疑惑,令他們思索。
力求得解答,孩子們常常將腦中的舊經驗加以重新組合創設新的關系,以新型的關系嘗試性地解開心中之謎。日本兒童畫,畫者是6歲男孩。他給畫起名為月亮的家。
他說:月亮的家里有好多個月亮,有大的,有小的,有彎形月亮,有半拉月亮,還有大的圓月亮,他們輪著出來
,每天晚上出來一個。這個孩子夜晚經常觀看天空的月亮,他發現月亮有時很大,有時很小,還有不大不小的。
這是他通過觀察所得出的經驗。那么為什么每天出來的月亮不一樣呢?他腦中存在著難解的疑問。孩子知道家中有不同的成員,有大人和小孩。于是他將一個家庭中的大人和小孩的出出進進同出現不同形狀的月亮聯系在一起了。這正是孩子在嘗試性地解決問題。
(四)兒童畫的想象特點
兒童圖畫多數都體現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想象力。孩子畫中的想象總是給人一種溫馨、和諧、歡快、新奇的感覺,令人從內心發出贊嘆。當然,兒童畫的想象特點并不是孩子們自覺地表現出來的,更不是有意識地夸張描繪的,那是兒童的心靈活動在兒童畫中的自然流露。
畫者是6歲1個月的女孩,畫的是秋收。這個孩子選擇了蔬菜大豐收這一場景來表現秋收季節。女孩畫的主要內容是蔬菜大聯歡--各種菜蔬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喜慶豐收。
畫面中心是大白菜、冬瓜、胡蘿卜和西紅柿,周圍有茄子、黃瓜、大蒜、扁豆和青菜等等。左側有4個大的錄放機,正在播放舞曲。無疑,最上方的大紅蘿卜是指揮者。
熱熱鬧鬧的歡快場面充滿著難以言傳的喜悅,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兒童的奇異想象和詩情畫意,由于技能方面的幼稚性往往不易被成人體察,只有細細地玩味才能心領神會。
(五)兒童想象力的發展是需要培養的
1.增長知識、豐富經驗是培養想象能力的基礎
如前所述,兒童的想象是兒童原有的表象的重新組合,是兒童已有的直接經驗之間的新的聯系。這些新的組合和新的聯系的基礎就是知識和經驗。
幼兒的知識有限,生活和活動范圍狹窄局限了他們眼界的開闊。所以我們要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有意識地帶領他們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參加社會活動,多與小朋友交往,注意讓他們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公益活動。以豐富經驗為目的引導孩子多觀察也是兒童畫教育的基本要求。
2.通過民間故事、童話等優秀兒童文學作品
引發兒童的想象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常常聽得心弛神往。故事中引人入勝的情節打動了孩子的心,使孩子的思想感情與故事中的角色活動和情緒融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很自然地張開想象的翅膀。不僅喜歡故事,孩子們也喜歡復述故事。培養孩子復述情節生動又富有想象的故事對培養想象力更有好處。
3.從多方面培養兒童想象能力
可以通過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和動作表象等各方面開發兒童的想象能力。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和游戲,在歡歡樂樂之中培養兒童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