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學教改加強實用性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英國中學教改加強實用性
英國政府12日推出新版中學教學大綱,旨在加強課程實用性,增加教師授課靈活度。新版歷史教學大綱刪去一系列重要歷史人物名字,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帶領民眾抗擊德國“閃電戰”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此舉引來不少非議。
質疑
英國《每日郵報》13日報道,與丘吉爾一同退出新版歷史教學大綱的還有其他歷史名人,如阿道夫希特勒、圣雄甘地、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和馬丁路德金等。
丘吉爾的孫子、保守黨議員尼古拉斯索姆斯稱之為“荒唐之舉”。“政府向來對英國歷史重視不夠,”他說,“歷史教學意義重大。如果你為人們對自己國家表現出的漠不關心感到驚訝,那是因為他們缺少對本國的了解。”
英國歷史課程協會負責人也對新教學大綱的改動感到意外,認為這將使人們對歷史更加無知。
保守黨學校事務發言人邁克爾戈夫說:“溫斯頓丘吉爾是20世紀英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領導的抗擊法西斯戰爭是英國最光輝的時刻。不提丘吉爾,就無法講述我們國家的歷史。”
解釋
面對各方質疑,英國資格和課程署發言人回應說,新教學大綱并沒有對教師授課內容作硬性規定。
“教師知道應該講述哪些關鍵歷史人物。他們不需要法律規定出每節課該講什么,”他辯解說,“當然,好教師會把丘吉爾的生平當作英國歷史的一部分來講。二者不可分割。”
英國學校大臣阿多尼斯勛爵也表示,盡管教學大綱中不再提到丘吉爾的名字,但學生們還是會從其他渠道了解他對英國的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必須教授的內容。沒人相信在講述這段歷史時能不提到丘吉爾和希特勒,”阿多尼斯勛爵說。
教改
《每日郵報》介紹說,為增加課程實用性,培養學生對當前熱點問題的關注,新教學大綱添加了債務管理、環境保護和健康飲食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
教改主要策劃人、英國資格和課程署負責人肯波士頓博士表示,新教學大綱將賦予教師更多授課內容方面的自主權,并能讓學生更快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此次教改采取了不少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舉措,如改變一天8節課的固定安排,在課堂中穿插不同學科內容,以及每天安排5分鐘的外語拼寫課程等。
據悉,新教學大綱將于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