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美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
喬治放學回家,沒有像平時那樣邊飛快地奪門而入,邊大聲喊 “媽媽,我餓了,有沒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耷拉著腦袋,沒精打彩地踱進門。媽媽凱蒂知道他一定在學校里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于是隨手拿起一個小布玩偶,對著它說,我的喬治是不是在學校打架打輸了呀,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
“才不是呢,那個青蛙明明是杰克放的,珍妮卻想也不想地認為是我放的,還說以后再也不理我了。”媽媽凱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要兒子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讓兒子當“珍妮”,媽媽當“喬治”。兒子見到假青蛙后,故意裝做非常害怕的樣子,很夸張地尖叫。喬治自己也為自己的表演感到好笑,同時也理解了珍妮當時的心情,很大度地原諒了她,打算第二天上學時向她好好地解釋一下。
這是現在美國流行的,父母借用動物或者玩偶,用情景劇來模擬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和如何解決人際摩擦的方法。
美國的父母會刻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一起玩角色游戲。常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們配合孩子演戲,讓孩子體驗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從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主動的地位。
除了與孩子一起在家里玩情景劇,美國父母認為孩子要有好的社交技巧及受伙伴歡迎,開朗的個性和對多種事物的熱情也很重要。人們往往會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成為好朋友,如會吹薩克斯的小孩子跟克林頓一定有很多話題好講。
父母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和孩子一起玩紙牌、下國際象棋。在此過程中,幫助孩子學會和其他人輪流作主,學會贏,學會輸。
為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父母們還經常和孩子一起玩藝術,一家人一起玩拼圖,烤餅干,畫畫;和孩子一起聽音樂,一起唱歌,一起彈奏樂器;和孩子一起讀書,向孩子問問題,讓孩子改編故事或自編故事;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中發現孩子喜歡看什么,他們的感覺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和孩子一起對影片的內容——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性格——進行評論。
當孩子有需求或遇到問題時,盡量幫助孩子,把這作為教孩子養成耐心習慣、學會社交技巧和創意的好機會。
經常和孩子一起相處、一起交流、一起玩,跟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被認可,這是孩子與同伴、朋友交往時自信心的來源。父母的愛是孩子向外發展、探索外部復雜的人際關系時的指路明燈。與此同時,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游戲,還是操勞的父母們減壓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