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性教育:考驗媽媽EQ的性教育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國外性教育:考驗媽媽EQ的性教育
今日早報 “我從哪里來?”很多人小時候得到的答案都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如今,“撿來的”一代升級為父母,面對越來越多元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屢屢暴出的兒童性侵案,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困擾著他們。
諾諾4歲半,小丫頭回家很認真地跟媽媽說,她要跟同班的一個小男孩結婚。
媽媽笑著跟朋友這么說,不過她卻并不當這是個玩笑,她在心里做了一個決定——等到諾諾滿5周歲,就要讓她一個人睡了。
“孩子已經有性意識了,作為父母應該逐步讓她接受一點性教育。”諾諾媽說,最近針對兒童的性侵事件接連發生,孩子尤其需要有一些性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我一再跟諾諾說,背心和短褲覆蓋的地方不能讓人摸。”
80后的諾諾媽,是“撿來的一代”,他們小的時候,不是被爸爸媽媽告知是撿來的,就是“咯吱窩里生出來的”。她說,她可不想再用這樣的方式來繼續哄騙自己的孩子。
每次身邊的朋友生寶寶,諾諾媽帶著諾諾去看小弟弟小妹妹,媽媽總是會借機讓諾諾看看小嬰兒,告訴她有小雞雞的是弟弟,有小鴨鴨的是妹妹。媽媽給諾諾訂的幼兒雜志上有一些有關性啟蒙的故事,她也會講給諾諾聽。“有一次,她看見氣球,把氣球下面的吹氣孔當成是小雞雞,說線怎么吊在小雞雞上了。”孩子哭笑不得的問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更讓諾諾媽相信,對孩子的性教育是很必要的。
諾諾2周歲,媽媽就給她看了國外的一個有關嬰兒如何形成的科教片。“我們都是順其自然,她對性別有了一些意識和好奇心,我們就讓她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諾諾好奇地問媽媽肚子上的刀疤怎么來的?媽媽告訴她,諾諾就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諾諾又問,自己這么大,怎么鉆進媽媽肚子里去的?媽媽又是一番“小蝌蚪游泳”的故事。“說真的,我是剖腹產的,還好解釋,如果是順產,我都不知道怎么樣才能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諾諾媽說,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真心不容易。
性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好奇寶寶們在學校里也考驗著老師的智慧。
杭州行知金陶幼兒園老師秦舒立說,因為幼兒園里男孩女孩是一起上廁所的,他們會很好奇,男生女生身體怎么不一樣,上廁所的姿勢也不一樣。“我們不會很主動去說一些具體生理構造,但是簡單的一些概念逐步會告訴他們。三四歲時要讓他們知道男生女生是不一樣的,身體結構不同,因此上廁所姿勢不同。到了大班,孩子們就都知道是媽媽生出來的。我們會給孩子講我從哪里來的故事:爸爸肚子里有很多小蝌蚪,游到媽媽肚子的小房子里玩,長大了就變成寶寶出生了。這個解釋比較科學比較通俗也好理解。”
香港有一本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里來》,讓家長能夠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回答孩子“我從哪里來”的問題,但其中兩張涉及性交與孩子出生的圖片,一度引發了大家對幼兒性教育的尺度討論。幼兒性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進行?
孩子兩三歲開始意識到男女有別,對性產生好奇,會問許多奇怪的問題。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老師孫麗麗認為,孩子的第一次性教育從這時開始比較好。她建議通過一些角色關系的游戲,讓他們進行性啟蒙,比如扮演爸爸媽媽的游戲。對于一些生活習慣,如上廁所,孩子也會產生好奇,家長可以相應地做一些解釋,讓孩子了解性別異同。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他們的繪畫中會特別強調性別差異。孫麗麗說,這時候,幼兒園可以通過繪本閱讀、主題活動等方式跟孩子普及一些“我從哪里來”這樣的知識,讓孩子產生性別認同,比如男孩子要勇敢、獨立。另外,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開始進行一些自我安全教育。
孫麗麗說,現在國內的幼兒園有很多會用國外的繪本《小威向前沖》來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也會請孕婦來幼兒園討論孩子從哪里來的問題,但說得比較淺,只說到爸爸媽媽很相愛,隱秘的內容是不談的,對于自我保護的問題也涉及不多,是和其他的安全問題一起來說的。
“有一些家長會跟小女孩說,不要掀裙子,我們有小秘密是不能給別人看的。但有些家長覺得以后慢慢自然會知道,所以不去說,有的則是不知道怎么說,說到什么程度。”孫麗麗坦率地說,她更傾向于用比較直接的方式據實相告,而不是用很隱晦的方式來解釋,“國外很多家長明確告訴孩子,屁股是不能被別人摸的,就是老師也不允許,身體接觸也不允許,他們對防性侵的意識很強。如果說得太隱晦,孩子不了解,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盤點國外性教育方法
美國 三分之一學校進行禁欲教育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等,高中階段講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戀、性病、賣淫現象、性變態等,并向學生發放避孕套。
英國 5歲必須開始強制性性教育
英國法律規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根據“國家必修課程”的具體規定,英國所有公立中小學都將學生按不同年齡層次劃分為4個階段來進行不同內容的性教育。
瑞典 通過電視實施性教育
瑞典的性教育亦稱“避孕教育”,是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性教育,內容是在小學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到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系處理上。1966年,瑞典又嘗試通過電視實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長難以啟齒談性的局面。
芬蘭 幼兒園就有性教育圖書
上世紀70年代初,性教育進入了芬蘭中小學的教學大綱,連幼兒園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圖書,一面加強性道德教育,一面從性保健出發進行性知識教育。芬蘭有本性教育書——《我們的身體》,家長可以像講《一千零一夜》那樣每天講一節,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新加坡 推出多媒體性教育教材
新加坡計劃生育協會為青少年制訂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嚴格控制性行為、性年齡上。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制訂了一個系統的性教育方案,并為中學低年級學生設計了一套多媒體性教育教材《成長歲月系列》,隨后又推出3個《成長歲月系列》教材,分別適用于小學高年級、中學高年級和中學以上的學生。
荷蘭 孩子和父母餐桌上討論性話題
荷蘭人開放的性態度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荷蘭擁有歐洲國家最低的青少年懷孕比率。在荷蘭,與學其他課程一樣,孩子6歲進小學時就開始接受性教育,孩子們甚至會在餐桌上和父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馬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