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父親總結的六大教子誤區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一個美國父親總結的六大教子誤區
人們結婚就會生子。怎樣撫育孩子才算得法?這方面我可算是個專家了。我當了近20年 的父親,不斷摸索和積累了一些經驗。我愿忠告天下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不要走入下面六個誤 區。
誤區1 孩子事事優先。
除非是出生的頭兩年,孩子不需要不斷地注意和關照。過多的關照會使他在擺脫嬰兒期形成的自我中心感時很困難,實際是在危害孩子。猶如給孩子吃不 加限制的食物。孩子需要吃,但你給他買得太多,他會零食成癖。
誤區2 父母把自己的婚姻關系應擺在家庭的中心地位。
一個美國父親指出父母把自己的婚姻關系應擺在家庭中心地位。這有助于去除孩子的自私。家庭并無絕對民主,做出決定的最好是長者。
孩子想要的一切,滿足25%就可以了。不要使他們毫無挫折感地有求必應。干家務會使他們具有成就感。父母不要擔心鄰居孩子有新式玩具自己孩子沒有,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孩子在具備學習和閱讀能力的三年級前,少讓他們看電視。
誤區3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小家伙3歲時,已有了參與家庭的愿望,可讓他收拾自己的小床,4-5歲可以整理他的起居室。3歲時可以操作吸器打掃房間。4歲時每天花45分鐘時間做家務,星期六這個時間還 可延續2小時。到了18歲,孩子就懂得了怎樣處理家務,洗衣熨貼,炒菜做飯,打掃浴室, 清理草坪。這些訓練不僅對孩子走向成年有幫助,也可使孩子們對父母為維持家庭生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衷地感激。
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已把一條培養孩子的重要原則忽視了,即:孩子也應成為家庭有貢獻的成員。撫養孩子們最終目的是幫助他們走出我們的生活圈,自己走向成功。干家務會使他們具有成就感,增強他們豐富的能力。
誤區4 挫折和拒絕對孩子有害。
由于相信挫折會引起孩子們的緊張感而降低他們的自信,于是父母們竭力"保護" 孩子免受種種挫折。和挫折斗爭可使孩子們化逆境挑戰,面對困難堅韌不拔。
請定期給孩子服一劑維生素--"NO"。
我們已讓孩子習慣于不勞而獲。他們豐富的禮品并不是通過艱苦勞動或作出某種犧牲得 到的,而是吵鬧,或作出孩子式小動作,或父母完全無條件地賜予得到的。這實際是在教育 他們不經挫折,放棄努力,以天子驕子自居,傲視 一切。但走向社會后迎接他們的盡是鮮花和禮品嗎?
所以,還是常給孩子真正需要的維生素"NO"吧!他們所想要的一切,能滿足25%就可以了。不要使他們毫無挫折感地有求必應,都是在害他們。
誤區5 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事實并非如此。孩子們常常為過多玩具抱怨"煩死 了!"應該有選地為孩子買一些能激發他們想象和創造力的玩具就可以了,如玩水泥、彩色 鉛筆等,而時下一些昂貴的電子游戲機卻常常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些父母擔心鄰居孩子有了新玩具自己孩子沒有,會損害他們的自尊。應當明白,自尊并不是憑玩具多少來決定,而是靠富有創造,成就感的玩具游戲培養的。不利于孩子創 造力的玩具寧可堅決不要。
誤區6 孩子沒有多看電視。
據我不完全統計,多數父母對自己孩子看電視時間至少低估了50%。2-5歲的兒童,每周要看28個小時,或者說1456小時/年。沉溺于電視會抑制孩子主動性、能動性、好奇心、想象力、理性思考和注意力。
大量證據表明作為"電視一代"的孩子們已失去很多發現和發展天性的機會,比其父輩缺乏競爭力。看看我們的孩子在校測驗時糟糕的成績和低劣的文字水平就可見一斑。
我認為,至少在孩子們具備學習和閱讀能力的三年級前,少讓他看電視。在此之后,可收視一些體育運動或教育方面的節目,但一周收視時間以不超過5小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