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小學教學特點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國外小學教學特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周期不斷加快的時代,要在有限的學校教育時間內授完所有的知識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沒有必要。因此,學校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任務不只是傳授現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會學習,為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教學方法不僅強調教與學的辯證統一,而且極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并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在小學教學中特別注重兒童的智力開發和訓練,使兒童學會運用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來學習。近年來,電視圖像越來越占據少年兒童的生活,這種狀況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特別強調:在傳播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在教學中更應加強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各國教育家還認為:不能因為如今信息社會擁有巨大的信息貯存和傳播能力而忽視記憶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取消傳統的記憶訓練是不恰當的,學校應繼續注重記憶力的訓練。當然,教師對于要求學生“記牢”的內容要有所選擇。
二、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的創新能力包括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是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又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在小學教學中,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來培養。在課堂內教師創造一種寬松、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質疑、多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參加調查、觀察、實驗、制作、討論等實際活動,讓學生在手腦并用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另外,盡量為兒童提供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擴大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探究新鮮事物的興趣和習慣。英國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和模仿、重復他人的經驗,而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獨立思考、分析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教育家曼科馬克也認為,科學教育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教育。他經過十多年的實驗研究,提出了“發明工廠”的理論,并把發明工廠作為科學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認為中小學生從事創造發明活動并非望塵莫及,主張科學教育一要通過教授創造發明的科學史,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二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動手實驗,創造出新的東西。
三、注重因材施教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教學只有照顧到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這一點已成為各國教育家的共識。因此,當今許多教學方法都非常重視兒童的個別差異,注重個別輔導,針對每個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有區別的教學。如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開點“小灶”,增加課業,加快學習進度、允許跳級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講解、補課、放慢學習進度等。差異化的教學力求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使全體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例如,在法國的小學里有一種“合同教學法”,就是由教師和每個學生簽訂學習合同,明確規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完成的書面作業內容、學習進度、糾正的方法,然后由學生各自安排學習。合同教學法的目的在于使兒童有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或填補自己的缺漏;使教師能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困難,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四、各國小學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非常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學中注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所采取的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
(1)讓學生去討論。美國數學和科學教育專家杰克?伊斯利博士在對日本小學的數學教學作了四個月的考察之后,認為日本小學生數學成績優良的原因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對不同的認識開展直率的討論并明確而又充滿信心地發表個人的意見。討論是日本數學課的主要活動之一。討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非正式討論,師生一起漫談收獲體會;另一種是正式討論,由教師提出問題,發動全班學生討論。
(2)讓學生去思考。國外議論最多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這個“思考時間”,法國稱之為“等待時間”,日本稱之為“間歇時間”。美國學者瑪麗?羅進行了實驗,發現延長思考時間,給學生思考提供機會,對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思考過程能使學生把新材料與已經掌握的知識融為一體。實驗證明:當教師把提問后的思考時間延長到5秒或者更長些時,即可引導學生進行更高水平的思維,學生會更加全面和較為完整地回答問題,合乎要求的和正確的回答率提高了。總之,延長思考時間能擴大學生的思考范圍,使其答案更有條理性。英國一些教育家認為,有些教師在提問時,總喜歡重復所提的問題,或者另外提些問題來彌補“冷場”。其實,這是在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正是學生在思考。教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
(3)讓學生自己去輔導。許多國家提倡教師要組織那些已經掌握了教材內容的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這樣既幫助了同學又提高了自己。日本小學還給高年級學生布置教低年級同學的任務,并派優秀生輔導差生。
(4)讓學生去練習。學習離不開練習,這是各國教育家的共識。國外強調練習的針對性。一要針對教學的任務,針對每節課的教學目的,針對教材本身的要求;二要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五、廣泛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許多發達國家都已經廣泛使用投影、電視、電影、錄音、錄像、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不少國家,“遠距離教學法”(distance—teaching method)已被當做中小學中一種新的重要的教學方法。從實踐上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頭。例如,美國已有半數以上的州為中小學播放衛星電視課程,許多地方已開始通過計算機聯網進行雙向交流式遠距離教學。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美國自l988年底起開始實施了一項“明星學校計劃”(Star School Project)。根據這項計劃,聯邦政府教育部提供三干多萬美元資助部分中小學進行為期兩年的衛星電視教學實驗,為最終在全國所有中小學推廣衛星電視教學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