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老師教孩子選書秘訣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北美老師教孩子選書秘訣
女兒上二年級后,第一周回來,帶回來一張紙,是老師給家長的關于閱讀時如何選書的指導(可惜最初開學時的一點資料沒有保存,無法拍照片),標題是:“I PICK the right book”。大意是:選擇最合適的書籍讓孩子讀,才最有效率,孩子的閱讀水平提高得才最快。什么是 The Right Book 呢?就是標題中的"I PICK"!
I PICK: I choose a book that has a Purpose (Why am I reading it?), Interest (Do I like the theme of the book), Comprehend (Will I understand what it says?), and Know (Can I read most of the words?).
翻譯過來就是:
I PICK: 我選這本書的目的(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興趣(我喜歡這本書的主題嗎?), 理解(我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嗎?), 認識(我認識這本書里面的單詞嗎)?
問過大寶,她在學校圖書館、課堂上選書去讀,也是根據這個I PICK原則,這是老師要求的。
我最開始不明白如何用這里面的Purpose(目的)來選書,經過研究以及和大寶的探討,才理解了。一般來說,讀一個 fiction (小說)的目的是覺得故事有趣,而讀 nonfiction 是為了獲得某方面的信息,學習某方面的知識。對于讀 nonfiction 書籍的目的很容易理解,而對于 fiction,則可以通過標題、封面、封底、插圖,來進行聯想 - Connection (在同步學英語的系列里面,曾經提到過 Making Connection 是提高閱讀理解的好方法): 這些讓你想到了什么?你猜測書的內容大概是什么?對于小孩子讀的書,一般來說這些已經足夠了回答“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了。如果必要,再看看書的摘要或者給讀者的話,那已經能夠預測書的主要內容,然后就去讀書,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了!看到這里,您可能明白了,這個I PICK中的P(目的),當然是有效閱讀的必需的 -- 帶著問題去讀書,不正是應該的嗎?而且,都說小孩子需要培養觀察力、想象力,這個Purpose的過程,不正是鍛煉的機會嗎?
Interest(興趣),這個很容易理解。不感興趣,當然讀不下去。作為家長,怎樣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書?第一條,當時就是根據年齡:不同年齡的孩子,感興趣的內容當然不同。這方面,有的出版社會給的圖書分級--Interest Level, 就是說這本書可能什么年齡段的孩子感興趣,但不普遍而且并未在書上標出來。第二條,就是根據季節、節日。西方的節日多,父親節、母親節、祖父節、復活節、圣誕節、情人節、國情日、烈士紀念日等等,加拿大文化多元,學校還會過中國春節、印度春節、以色列春節等等,所有這些節日,學校、班級都會有相應的活動,發各個節日的介紹、做各種手工等等,然后走到商場,也都是各個節日的宣傳。因此在各個節日期間,找有關節日的書籍,孩子一定感興趣。第三條,就是根據學校學習的內容。小學都開有Science, Social Study,以及各種安全教育(比如地震、火災),孩子在學校正在學習的內容,去找相關的書,孩子一定是感興趣的。大寶在學前班、一年級時,我基本就是按照上面的辦法給她選書的,當然現在大部分都是她自己選,我只選一小部分了。
Comprehend(理解)和 Know(認識), 都是關于難度的。這方面,北美的兒童圖書出版社,有比較完善的分級系統。在北美孩子選書的五個手指法則中曾有提及,大寶一年級時老師采用26個字母的分級方法(GRL - Guided Reading Level),然后所有教師的圖書也是按照字母等級進行分類,孩子從自己對應的等級中去選書。北美的閱讀等級標準有好幾種,不同老師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家長如何判斷孩子的閱讀等級、如何選擇合適難度的書籍等,內容實在太多。簡單地說,就是孩子自己讀,應該選擇比對應等級難度低一些的書;和孩子一起讀,可以選擇對應難度等級或者再稍微挑戰一點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