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庫曼教學與借鑒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外國的庫曼教學與借鑒
庫曼教學法起源于日本。1954年大阪一個名叫圖諾·庫曼(由英文Turo Kuman音譯)的中學教師編制了一套數學題供自己的兒子課外學習,效果很好,便將它推而廣之。經過不斷補充改進,形成了目前基本定型的庫曼教材。現在,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設有庫曼教學中心,參加學習的學生達200萬人,"庫曼"已成為國際上最成功的一種私人教育代名詞。在美國,中小學生課后上庫曼班的包括一些數學老師的子女,亞裔學生為數更多。
庫曼的教學宗旨,在于使心智正在成長中的兒童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他的教學內容與正規學校不同,教育方式以自學為主,是一種適應性很廣、機動性很強的教學模式。現在的庫曼教學已發展到數學、閱讀兩個科目。其中閱讀訓練主著眼于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
數學科教學共分19個水平:從開始練寫數字直到微積分。從2歲半到20歲的孩子,就是說從學前孩子到高中畢業學生都可得益于庫曼學習。
學生入學之初進行簡單測試,決定水平,以后如不適應隨時可以調整。
在美國城市,庫曼班的分布點較廣,可以讓孩子就近入學。時間安排在周日晚上和周末,可自行選擇。學生每周去兩次,每次時間不多于半小時。老師按學生具體情況每次布置定量作業。每頁作業題都有例題在前,學生仿照例題做不致感到困難,而且各頁稍稍加深一點,完全不需要家長輔導。完成作業數量老師不強求,但要計時,每天工作量20至30分鐘。每次作業老師----過目,但只標正誤,錯題要求學生自己改正。
庫曼教學,實際是課外學生自愿參加的、查缺補漏的補習教學,不僅能彌補學生知識的不足,而且能充分開發學生的智力,頗值得我們借鑒:
1、從發展人的觀點出發,借鑒庫曼的教學思想,變只要共性教育,排斥個性教育的觀點為共性教育寓于個性教育之中的教育思想,從學生個性入手,因材施教,培養多類型的人才;變只要共性教學,拋棄個性教學觀點,為共性教學目標寓于個性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落實之中的教學思想,從每類學生"最近發展區"入手,進行課堂教學或課外訓練。從而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
2、從循序漸進觀點出發,借鑒庫曼的教學原則,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從簡單到復雜,小梯度地設計教學層次和課外系列習題,讓學生在聽課或獨立作題過程中,既步步會遇到小困難,又步步嘗到戰勝困難超越自我的喜悅。從而既可訓練學生系統的思維品質,又可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
3、從實踐出真知觀點出發,借鑒庫曼的"教師標錯、學生改正"的教學方法,變"君子式"的教學法為"作題--點撥"式教學法。
學生作題實踐為教師點撥創造知識背景,教師點撥對作題實踐進行點化、升華。在如此循環往復過程中,調動學生內驅力,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感受真知,內化真知,優化認知結構,真正地提高能力。
美國孩子自小個人意識強,其教育特別注意孩子的個性發展,不給他們過多的學習負擔,庫曼教學法適應了這種情況,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情況下學習,既教給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順應了他們的個性發展,體現個人價值的需要,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