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海外應注重實踐學習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留學生在海外應注重實踐學習
史蒂文·施瓦茨
我非常榮幸地參加這次論壇,并能在此與你們交流關于留學生的實踐學習。
學生的實踐學習由2個重要部分組成。我想把時間追溯到400年前,引用中國明末清初的哲學家顧炎武的話來解釋這2個部分。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論述道,只學習書本不能增長智慧,學生應當每天觀察并與所生活的世界互動。他相信對書本之外的客觀世界的學習,“得理而驗于事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顧炎武的名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提醒我們,要變得智慧,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而且永無止境;想要成為智者,更需要來源于教室之外的經驗積累。學生不單單要讀很多書,他們必須要行萬里路,以杜空談。
顧炎武生活在400年前,但是他的思想仍舊與今天息息相關。如他所言,在澳大利亞大學工作的我們也深知,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書本學習。但同時,學習書本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要幫助學生行萬里路,那將是學生獲得實踐經驗的所在。
以一位從中國來澳大利亞學習的學生為例。學習英語是行萬里路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他們決定要出國學習。離開家鄉和家人到國外學習不是件輕松的事,這需要勇氣和冒險精神。
出國前,他們首先通過學習書本、網站和宣傳冊來了解澳大利亞的大學,以及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這種學習只是學生獲得經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他們抵達澳大利亞后,通過自己融入社會而獲得的。他們會了解新的習俗,品嘗新的食物,參與新的體育運動。
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迎新培訓,這樣他們就能為在澳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大學同樣希望學生可以獲得課堂之外的經驗。澳大利亞的大學擁有自己的俱樂部、運動隊、管弦樂隊、唱詩班,以及政治和宗教的團體。一所大學擁有50或60,甚至是100個不同的學生社團并不少見。同時,大學還提供工作機會和志愿者活動,這其中還包括在不同國家學習的機會。
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在教室聆聽教師授課和通過書本學習只是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而體驗學生生活、與其他學生相處、參加社團活動、在企業和政府義務工作、志愿幫助其他人,以及參加體育隊伍打比賽,等等,這些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
學生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他們學習和他人打交道,學習溝通技巧,學習恪守承諾,成為值得信賴、能夠按時完成工作的人;他們學習寬容、公正,以及公平競爭。這些實踐學習,同他們通過書本學習獲得知識一樣重要。
通過這些教室以外的實踐學習,學生們還可以獲得了解自己能力的機會。了解你自己,是成功的關鍵,無論在哪個領域。
在古希臘,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就用“認識自我”來迎接它的訪問者們。中國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曾說“自勝者強”,駕馭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自強”同樣是清華大學的箴言之一。梁啟超大師引用《周易》以激勵清華學子,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終成為清華大學的校訓。
學生是如何來了解并駕馭自我呢?
在逆境中考驗自己,這也是學生通過實踐學習的一部分。如前所言,對留學生而言,離開中國來澳大利亞學習的考驗,從學生們還在本國學校學習英語的時候就開始了。掌握一門外語是件艱苦的工作,需要刻苦的學習。掌握一門語言要求能夠表達,能夠傾聽,能夠了解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描述世界的。這些技能中的大部分,都需要你有堅強的信念去投入實踐學習。所以,從留學澳大利亞之前開始,這些學生就已經開始學習駕馭自我了。
留學生通過實踐學習的下一步是開始同澳大利亞的大學接觸。大學嘗試通過迎新培訓課程讓這些轉換盡可能地容易被接受,我們鼓勵留學生獲取在圖書館和教室書本之外的經驗,如與伙伴、社團,以及當地家庭的交往經歷。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幫助學生建立課堂書本學習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知識橋梁。我們深知這個世界變化飛快,為了讓我們的學生能夠與時俱進,他們需要不斷地通過書本來學習,同樣也要不斷地通過實踐來學習。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提供豐富的在實踐中學習的機會,我們給予學生以技能和自信,使他們能夠繼續今后人生的萬里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