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最寶貴財富 奧地利校車安全措施一瞥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孩子是最寶貴財富 奧地利校車安全措施一瞥
“孩子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因此我們要采取一切措施,確保他們上下學路途的平安,包括乘坐校車”,這是奧地利上奧州2008年版校車講義的卷首語。
奧地利的校車管理由各州負責,上奧州有校車約700輛。校車駕駛員必須有豐富駕駛經驗,通過體檢后,接受專門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上崗。
奧各地都非常重視學生的上下學安全,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不同的參與群體有不同的要求。
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懂得交通規則,無論是步行還是騎自行車上學,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家長和老師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除要求他們以身作則,遵守交通規則外,還要求他們同孩子一起熟悉上學的路,告訴孩子應怎么走,等車時應站在什么位置,要讓孩子知道汽車進站時需要更大空間;要提前讓孩子出家門,以免孩子因遲到而遭到批評;要給孩子的衣服或書包縫上反光材料;要給孩子介紹校車上可能發生的情況,讓孩子等車時不著急,注意過往車輛的安全;要與校車營運者一起商量最佳停車點,與孩子一起練習上下車、過馬路等。地方政府可在校車線路選擇、修建路邊的校車停車港、紅綠燈設置、停車點旁畫斑馬線等方面,為學生平安上下學作出重要貢獻。
校車營運企業則要確保車輛處于最佳狀態,校車要有明顯標志,校車駕駛員要意識到自己不同于“普通駕車人”,責任更大,不疲勞駕駛,行車時要平穩、安全、不搶時間。其他社會車輛駕駛員看到校車停車,要立即停車等待,不得從校車旁超過,要考慮到孩子下車后可能橫穿馬路,要確保孩子們過路安全。
上奧州的校車以9座面包車為主,并對校車有嚴格的要求:校車要有明顯標志;車頂上設桔黃色警燈,停車時警燈閃爍,其他車輛不得超車;校車的車門全部電動,由駕駛員控制;車上的反光鏡要確保駕駛員能看到上下車的情況;車上的每一個座位都必須有安全帶;行車時每個孩子必須系安全帶,由駕駛員負責檢查,一個座位一個人,因此不會出現超載現象。
按上奧州的規定,校車必須有事故記錄裝置、電動門窗、電熱擋風玻璃、電熱外反光鏡、氣囊、自動防滑裝置、防抱死裝置、四輪驅動等當前轎車普遍使用的技術設施。奧地利的交通法規定,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4月15日,包括校車在內的所有車輛必須使用防滑性能較好的冬季輪胎。校車使用的輪胎一般遵行“4×4×4”的規則,即輪胎磨損后的凹槽不低于4毫米、4個統一品牌的輪胎、使用年限不超過4年。
此外,奧地利的相關法律規定,客運人數的最大限額為汽車出廠時的座位核定人數(含司機)。對年滿14歲或身高1.50米以上的學生,由司機檢查其是否系好安全帶;對未滿14歲或身高不足1.50米的學生,只有車座上有適合其使用的安全帶時,才允許其搭乘。對校車的標識也有嚴格規定:標識牌為長寬各40厘米,外框黑線至少3厘米,框內要有一目了然的圖畫標識,圖畫不能小于20厘米。當校車用于其他用途時,必須拿下車載的校車標識,當校車送走學生空車返回時,可繼續使用車載標識。
讓每一個學生平平安安上下學,看似十分簡單,要切實做到卻非常不易。不僅需要每一個公民積極參與,更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給予充分重視,從城市規劃、城市建設、交通管理、公民素質教育、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汽車安全技術研發等各個方面入手,持之以衡,才能見到效果。奧地利對學生上下學安全的重視,也許能給我們某種啟發。
【鏈接】
奧地利教育
奧地利實行9年義務制教育。以首都維也納為例,共有各類中小學校600所,在校中小學生約22萬人。中學生中,文科中學有5.8萬余人,職業學校5.7萬余人,普通中學3.1萬余人,綜合技校和特長學校各約3000人。在中學期間,學生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成績和學習興趣申請轉學或轉專業。文科中學、綜合技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直接上大學或專科大學。一般來說,75%的綜合技校和特長學校畢業生上大學;而75%的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奧地利的小學采用就近入學的原則,沒有“重點學校”。奧地利中小學老師的工資從聯邦政府的教育預算中支出,無城鄉差別。奧地利中小學的師生比例是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