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表揚中進步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中國有句古話“字如其人”。寫好字也可以說是進行德育的一個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書寫的要求也是相當的嚴格。初為老師,性子還是有點急躁。每次作業課,看到孩子們寫得那些字,總會讓我失去耐心,我想這么簡單的幾個字母,都已經講解了、示范了,怎么就寫不好了。但是今天,看到一個老師在給學生改作業時,我回憶起了自己小學時的一件事。
我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人很和善,從不對我們發脾氣。雖然他的拼音教得并不好,但不影響我對他的好感。我記得那時他經常跟別的老師夸我的自己寫得漂亮,每次聽后我都喜滋滋的,覺得好開心,也很自信。但后來,在我讀小學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從舊書堆里翻到我一年級的作業,我發現里面的字跡真的是不敢恭維,我都有點不敢相信這真的是我寫的,而且是受過那么多表揚的。即便如此,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在我的字越寫越好了。
現在我看到自己學生的字,其實比我當初的好多了,為什么不能像當初我的老師那樣以贊賞的語氣去鼓勵他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呢,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讓他們在贊美中進步,這不是比在罵聲中、在怨氣中進步更讓人愉悅嗎——
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在中小學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等到他們上了大學,獨立性、自信心、責任心會慢慢培養起來的,這是對這些意識和能力的誤解,獨立性、責任心離開了從小的教育、引導,想在成年之后,一夜之間養成,是做不到的——現在不少大學就在補學生這方面的課,但其實是補不了的。令人憂慮的是,“中國式接送”甚至蔓延到大學,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無法在大學獨立生活,或染上網癮,于是辭職在大學外租房陪讀,早上把孩子送進校門,再在孩子下課時去校門接,這樣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沒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學生,就是拿到大學文憑,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