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后進生家長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有人曾說:“家長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資源,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啟蒙老師”,可以說是教師的隱形合作伙伴。因此,重視與家長對話,主動交流溝通,與家長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非常重要,也是學校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與家長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尤為重要。
今年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擔任了五(1)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班有一位學生,叫付雙,平時沉默寡言,對待學習漠不關心,盡管我怎么詢問和激勵,他總是一言不發,照常我行我素,真拿他沒有辦法。于是,我并常與家長溝通,了解情況,可每次談到該生的學習與表現是,家長總是說:“我也沒有辦法,在家說他又不聽,希望老師嚴格管教……”等等話語,搞得溝通總是不歡而散,還沒有達到溝通的效果和目的,為此,我很苦惱,直到今天,我用心讀了李源田老師的《派往明天的教師》一書中“在對話中選擇路徑,追隨教育夢想”一章時,其中真實的事列讓我豁然開朗,也深深影響著我。于是,我結合學生實際試用了以下方法,試著用心與后進生家長溝通,果然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共同“愛”生建溝通
在后進生眼中,能得到家長和教師們的愛,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一因為家長與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習和表現,可后進生是多么需要愛和鼓勵來撫慰他們脆弱的心靈啊,因此,作為培育祖國未來的的我們,,要與家長共同把愛毫不吝嗇地給他們。也讓家長明白:作為教師的我們是愛他們的孩子的,也讓他們不要放棄孩子,不要也“恨鐵不成鋼”的方式愛孩子。這樣,教師與家長達成共識,一切為了孩子,自然就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梁。
其次、共同“信”生促溝通
在以往的溝通中,作為教師而我們,總是在與家長溝通時,往往是報“憂”不報“喜”。常常是學生犯錯了,作業沒有完成我們才主動與家長聯系、溝通,導致家長總以為教師一打電話或者家訪,就以為孩子在學校又闖禍了或者作業沒有完成。因此在家長的心目中,對學生已經沒有“信”度可言,所以,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首先要建立起對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改正錯誤,并能有所進步,同時也要讓家長明白,孩子是要給他充分的信任和適時的激勵,才能有所進步,達到家長的愿望。在共同相信學生的基礎上也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最后、共同“管”生暢溝通
在共同愛生,共同信生的基礎上,在與后進生的家長共同談論如何管理該生,家長會很感興趣,并且會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提出很多切實的建議,幫助共同管理該生,這樣家長與老師之間就變成了合作伙伴,溝通也變得暢所欲言。
總之,在與后進生家長溝通中,要讓家長真正感受到我們教師是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的健康和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并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共同架起一座好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