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呵護孩子的心靈(楊曉梅)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教育要呵護孩子的心靈(楊曉梅)
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叫小亮(化名)。在班級中,在操場上,他在和同學玩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或值周老師告訴我,說他打人了。是啊,一直以來,班級里有很多同學被他打,輕的把同學打得直哭,重的把同學打得帶傷。每當我批評他時,他卻總是理直氣壯地說:“我是打他了,誰讓他惹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我應該怎樣對他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為呢?我仔細琢磨,細心觀察,深入了解,終于,找到他存在這種不良行為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學生,要想教育引導他,改掉這個不良的行為。作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問題存在的根源,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我開始尋找機會。一天,又有學生告訴我,他又打同學了。我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為什么總是動手打同學呢?”他不加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訴我,同學惹我,就狠狠打他。”聽完這句話,我的心一沉,心情頓時沉重起來。我這時才意識到,教育好孩子的關鍵,必須改變孩子父親偏激的教育思想。我接著問:“你的爸爸為什么這樣告訴你呢?能跟老師說說嗎?”他說:“老師,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被一個小朋友打壞了,爸爸很心疼,就告訴我,誰惹你,就狠狠打他。”哦,原來是這樣。這次與他的談話,讓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面對這樣的家長,要想從思想上轉變他,改變他的教育思想。作為班主任,就一定要說服家長,配合自己進行教育,才能夠從思想上引導好學生。這樣,我就馬上給孩子的父親打了一個電話,很策略地跟他講了孩子經常在班級打同學的現象。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親根本不承認他的孩子打同學的事實,反而跟我講,是他的兒子經常帶著傷回家,應該是同學先動手打他。聽了孩子父親的一席話,我馬上說:“今天孩子回到家里,你問問他,有一天,是不是就因為一個女孩朝他微笑了一下,他就打那個女孩。”聽了這件事,孩子的父親在電話的另一端不出聲了。這時,我又說:“我問過孩子,為什么打人,他說是你讓的。我覺得,孩子是最誠實的,最容易改變的,所以,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從正面引導,你說對嗎?作為家長,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不就是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嗎?歸根到底不就是讓孩子成才嗎?而孩子成才的關鍵是具有良好的行為序貫。這一點很重要。他總是打同學,在班級怎么能夠有好朋友,怎么能夠學會交往呢?”這一次談話,孩子的父親開始改變了。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要從他的需要入手,約束他的行為。作為班主任,就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進行鼓勵,才能夠幫助學生自覺約束自己。在班級中,由于開展班級干部輪換制度,同學們人人都可以得到鍛煉,當我宣布這個規定時,小亮也請求當班級干部。聽到他的想法,我高興地說:“好,老師一定讓你當。不過,我對你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同學們做榜樣。”不是嗎?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從本質上說,心靈是純潔的,都有上進心。教師如果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心理需要,從正面進行引導,就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習慣。切忌在批評中反復強調他的缺點,應該多教給他與同學交往、溝通的正確方法。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要注意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校正他的行為。作為班主任,要通知家長在家庭中注意觀察孩子,協助班主任嚴格約束他。由于家長在心里還存有一種想法,就是自己的孩子打同學,都是別人先惹他。為了化解家長的這種想法,我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利用雙休日,帶他的兒子和親屬家同齡的孩子,一起玩兩天,看看怎么樣。結果,不到一天,親屬家的孩子就求家長,快帶我回家吧,我實在忍受不了了,不想再和他玩了。事實讓他的父親終于相信我的話是真的。這時,他的父親也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不合群,自己的教育的的確確是錯了。他在家里開始從每一件小事主意嚴格要求兒子,他現在的變化真的很大。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要時刻給他關愛,用愛去感化他的行為。作為班主任,要做班級其他家長的工作,讓孩子們團結他,讓他體會到班級的溫暖,大家的關愛。由于他從小失去母親,所以,在他的心底,是十分渴望別人的關愛的。所以,即使是他屢次犯錯誤,我總是耐心說服他,教育他,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即使他還是時不時犯點小毛病,我也讓同學們多諒解他,同時,引導他學會和同學玩的正確方法。漸漸地,他的朋友多了,他好動手打同學的次數也減少了。
是啊,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期待過程。教育需要細心、耐心、愛心和恒心。我期待著小亮一天天在成長,我也相信,在老師悉心呵護下,他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