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效應法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名校效應法
這天我在報上看到了一則材料,心情難以平靜,于是當天就對全班同學講起來。“同學們,你們都知道為世人景仰的偉人周恩來的母校是南開中學,而南開中學蜚聲中外、群星璀璨。你們知道嗎?周恩來是南開中學1917年畢業生,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是1944年畢業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是1960屆畢業生,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中國工程院院長朱光亞、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的30余位院士都是南開中學的畢業生。還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吳階平、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孫孚凌、人民藝術家曹禺等等名人都畢業于南開中學。對這個材料,你們怎么看?”班長一馬當先,第一個站起來講:“名校有名校的效應,名校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培養人才的沃土,而名人又擴大了名校的影響,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雖然考不上南開中學,但我們決不能怨天尤人。相反,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明天,我校因我而驕傲。我們要奮發圖強,為我校成為全國名校而努力;我們要奮發圖強,做一顆新星!”班長的講話贏得全班同學熱烈掌聲。我接過話茬,借題發揮說:“我校是全區父老矚目的學府,是全區莘莘學子朝思暮想的圣土。你們完全應該做一顆新星。我這里正有往屆一位大姐姐的演講,我珍藏至今。是讀給你們聽一聽的時候了。下面我摘幾段讀一讀--
我叫李新。李 新這個名字并不具 有什么詩意,也不十分好聽。但我 十分欣賞我的名字。我是1971年12月31日出生的,而且恰好是午夜12點落地。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因而父母叫我新。這個“新”字寄托了父母對我的 期望,他們期望我能給人們帶來新的樂趣、新的奉獻;期望我將來成為一顆璀璨的新星。……,……我有一個好名字,我要讓它發 出耀眼的光彩,讓所以人都知道它。小時候,我曾指著書中的圖片 問媽媽:“愛因斯坦、愛迪生是什么人呀?”我希望將來有一天,也同 樣有一個孩子用手指著書中的圖 片問他的媽媽:“媽媽。李 新是什么人呀?”也許我并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也許我不能讓我的名字傳遍天下,但 當我走完人生旅 途的時候,我一定能象保爾柯察金由于無愧全人類。我堅信我一定會成為一 顆璀 璨的新星的!
演講詞讀完了,團支書時穎站起來發表看法:“李新大姐姐一定可以成為一顆為我校增輝的新星,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新星的,都能讓我們學校贏得群星璀璨的贊譽。這個理想如何變為現實,而不會成為空想、妄想、狂想、枉想,還需要我們付出汗水,還需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學習委員不僅學習刻苦努力,而且有一套學習方法,或者說他很像位治學的學子。這時他拿出一張卡片,接著團支書的話題說下去:“團支書講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不要躺在名校的搖籃里做成才的美夢。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呢?我認為培養對科學文化的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是根本。這張卡片記下某些名人論述學習興趣的名言,我給大家讀一讀以求共勉。達爾文說:‘我一生主要樂趣和唯一職務就是科學工作,對于科學工作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我的日常不適。’居里講:‘科學的探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給人的愉快就是酬報;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尋得了快樂。’巴甫洛夫說:‘感謝科學,它不僅使生活充滿快樂與歡欣,并且給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丁肇中說:‘成為一個杰出科學家最重要的,第一是對科學有興趣,認為從事的科學是你一輩子唯一的樂趣,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問題討論的越來越深入,最后我總結道:“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講的真是入木三分啊!興趣是什么呢?興趣是人們在探索認識某種對象的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愉悅興奮的感情,它促使人們心神俱往、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至于入迷著魔、樂而忘返,達到欲罷不能、如醉如癡、廢寢忘食的境界,產生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與勁頭。同學們,為了讓我校像南開中學那樣人才濟濟、群星璀璨,讓我們培育起對科學文化的興趣與樂趣吧!”教室外面高大的梧桐樹在秋風吹蕩下發出嘩嘩嘩嘩的聲響,似乎在鼓掌、似乎在歡呼。
我這里所采用的名校效應招,實際上也是在借助榜樣在做思想鼓動工作。某位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某位杰出青年都是榜樣,而某個杰出的集體也是榜樣,也可以發揮思想鼓動工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足以使兒童、少年和青年感動、欽佩、贊美、受鼓舞的榜樣和理想,就不能想象有自我認識和自我肯定。受榜樣的鼓舞、對榜樣的欽佩,可以使人奮發向上,喚起對自身的思考,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學生便會開始自覺地考驗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力量。”借助榜樣進行思想教育,這是傳統的教育方法之一。當今,我們一是不可忘記,拋之腦后;二是應考慮如何結合時代特點,賦予新的內容與形式,讓老的傳統方法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