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教師 建幸福班級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做幸福教師 建幸福班級
做幸福教師建幸福班級
作者:王建
3月22日,泰安市教育局師訓科組織了一次全市骨干班主任培訓,我有幸參加了這個培訓班。一天半的培訓內容,既有專家講座,也有優秀班主任的經驗介紹,讓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禮。
這次培訓的主題是“做幸福教師,建幸福班級”。關于“幸福”,教育部班主任國培專家鄭立平老師說:“幸福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方式。”他風趣地打了一個比方,說:“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若干年前糊里糊涂跟教育結了婚,婚后卻發現生活并不幸福,那怎么辦呢?有兩條路可走,要么離開教育,另尋幸福;要么就改變心態,笑著生活。”
其實,班主任工作就是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們選對了方式去生活,會發現原來做班主任很幸福。有人說“幸福什么,都忙死了!”大家來看看這個“忙”字怎么寫,是“心亡”,是人內心的焦躁和煩惱。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忙死了”,是因為我們的工作頭緒太亂了,如果把頭緒理清了,我們就會輕松許多。鄭立平老師把我們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分為三類,這三類工作呈三角形排列:事務性工作(瑣事)在最底部,用時最多,牽扯精力最大;中間是協調性工作,最頂端是策略性工作(計劃、目標、文化)。
我們只要把精力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放到協調性工作和策略性工作中去,就會覺得輕松很多。
其實作為班主任,我們最大的幸福應該是構建一個幸福的班級。那怎樣建設一個幸福班級呢?師訓科張科長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一、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著眼國家和民族命運
我們要把眼光緊盯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上,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合格接班人。可能大家覺得:這不是唱高調嗎?
當我們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會發現,我們的晚年幸福還得靠他們來創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還得靠他們來完成。帶著這樣的情懷,我們再看那群孩子的時候,就會多幾分寬容、理解和耐心。
二、關注學生成長,教育以育人為先
以前說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現在看來應該是“育人教書”才對。先成人后成才。班主任應該多讀一些心理學專著,多和學生交流,對學生多一些理解和引領,少一些指責和冷漠,關注學生的心智發展,做學生的精神領袖。
三、提高個人修養,以身示范
張科長說:“責任勝過能力,人品勝過一切!”
鄭老師說:“我們要向外求力,讓自己能承擔;向內修心,讓自己能包容。”
請注意這些關鍵詞:責任、人品、承擔、包容。我們具備了這些優秀品質,就會周身散發著光芒。“一尊佛有光,才會令人敬仰。”孔孟有光,才會千年流芳。我們就是要做學生心目中的“佛”。
四、構建班級文化,引領學生成長
這期培訓,共有十位優秀班主任做了經驗介紹,他們無一例外都提到了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的墻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為其物化反映,我們稱之為“硬文化”。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則為其主體標識,我們稱之為“軟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設
班級硬文化的建設法則是:力求樸素、大方,適合學生,突出班級特點。
1、注重教室的衛生。
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我們要教育學生保持地面干凈、衛生工具擺放有序、桌椅擺放整齊。室內衛生是班級文化的基石,有了這個“地基”,我們就可以添磚加瓦了。
2、重視教室的布置
兩側的墻壁可以貼一些字畫、人物等(有學生創作);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英語角、科技角、書法角等;后面的黑板報要經常換,有學生自己策劃、制作。教室的布置不能亂,應使各個部分都能和諧統一起來。
優美的班級物質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
(二)“軟文化”的建設
建設好班級“硬文化”環境,只是給班級做了件好看的外衣,班級真正的精神體現,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的建設。班級整體形象的優劣,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環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設計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這三者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起始點。在設計它們時,班主任應調動全班師生人人參與,引起他們的關注,給他們一個美好而鮮明的印象。這些具有班級個性色彩的標志,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設計活動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合作力,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2、班風的建設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這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重頭戲,它包括了班級風格和班級風氣,是班級對外的形象。對它的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教師采用民主式或參與式的領導方式,與學生一起制定班級計劃和班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發揮其主人翁精神,老師變身學生助手或顧問,而不是消防員和保姆。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班級風氣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要讓學生樹立合作和競爭意識,同時還要注意協調好這兩者的關系。
3、制度文化的建設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一系列的班規、制度等,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班級文化建設好了,就可以實現班級管理自動化。同時,班級文化也最大可能地成為塑造學生心靈的棲息地。
五、構建幸福課堂師生共同成長
構建幸福課堂,是我們的幸福目標,我們需要認真研討,扎實實踐。
張科長最后給我們提的要求是希望我們能做到“五到”:想得到、做得到、寫得到、堅持到、創新到。我想,我們若真能做到這“五到”,那定是“幸福了學生,成就了自己”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