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奧運的競技方法指導09考研的復習
來源:查字典奧運會網 發布時間: 2016-07-05
本屆奧運會中國共獲得51枚金牌 ,可喜可賀!
奧運盛會給我們帶來精彩比賽項目的同時,也給了我很多關于英語復習方法的啟示。奧運比賽也是一種測試,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一種考試。和我們現在進行的考研復習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從他們的訓練和比賽中我也得出不少可以借鑒應用到英語復習和應試中的經驗和方法。
1."基本功、技戰術、經驗"三架馬車齊驅。
"基本功":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奧運健兒更是如此,這一點相信每個考生都明白,都知道要勤學苦練。但是具體該如何練,練什么可能就比較迷糊了。有一個劉翔室內訓練鏡頭放的就是在劉翔在對抗拉力練習跨欄的擺腿動作。這種"負重"訓練我們平時也見過的。記得高中時就有不少體育特長生肩膀上掛著個大輪胎在操場上跑步,我小時候也曾在腿上綁著沙袋跑步過。我們英語的復習完全可以借鑒這些負重的訓練方法,比如我經常說的要加強難句分析能力的培養。能輕易搞定難句,整篇文章讀起來還能有難度嗎。
"技戰術":不知道他家注意過百米跑的正面鏡頭沒有,運動員除了四肢動作,他們的軀干、頭部都沒有擺動。整個移動就是一條直線,而且是非常標準的直線。這使我想起一個體育教練的話 "人類百米跑的速度幾乎已經達到極限,要想突破,只有盡可能的在動作規范性上多做努力,動作越規范,技術越到位,就能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這使我想起了不少朋友的閱讀解答上的錯誤,常常是憑感覺在解答,想到哪里就解答到哪里。如果我們能注意到"解答思路"的規范,不想當然的解答。就能做到不出錯、少出錯!
"經驗":奧運賽場上,有過大賽經驗的總會比新手發揮得要穩健得多。這就是經驗的作用。考研復習和應試其實也是這樣,當然我們不可能總是無數次的參加考試,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從別人的考試經歷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很多論壇的經驗性帖子就很有借鑒意義。
2.不破則不立,打破常規才有可能創造奇跡。
百米飛人博爾特那匪夷所思的表現估計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不是他能打破常規,估計也不會出現在百米大戰的起跑線上,也不會有新的百米紀錄的產生了。世界田徑界的普遍觀點是只有身高在 1.85米左右的人才適合參加百米短跑項目。也沒有哪個教練愿意帶身高超過1.90的人訓練百米短跑。但就是這個身高1.95米的博爾特敢于打破常規觀念的束縛,才使人類的極限速度再次得到提高。
我們英語的學習也是這樣,我們好像從小到大都是在接受老師的填鴨式教育。現在的輔導班似乎也要將這一填鴨式教育進行到底。我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告別填鴨,采用引導式、互動式的全程交流指導更能針對性的鞏固好基礎,英語能力和應試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提高,個別甚至會產生奇跡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