躅詩句
躅在第二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躑躅花開照眼明,緩扶藤杖繞廊行。 -- 出自宋·陸游·暮春龜堂即事
- 高躅今誰繼,先生獨(dú)再留。 -- 出自宋·陸游·送王龜齡著作赴會(huì)稽大宗丞
- 躑躅周名都。 -- 出自南北·謝靈運(yùn)·君子有所思行
- 躑躅城上羊。 -- 出自南北·鮑照·贈(zèng)故人馬子喬詩
- 躑躅望鄉(xiāng)歌。 -- 出自南北·鮑照·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詩
- 躑躅行思悲。 -- 出自南北·鮑照·送從弟道秀別詩
- 躑躅躧曾阿。 -- 出自南北·謝朓·將發(fā)石頭上烽火樓詩
- 賢躅漸寥邈,凜凜哉斯文。 -- 出自宋·陳著·應(yīng)吳伯秀縣尉教鄞學(xué)求詩
- 躑躅欲安之。 -- 出自魏晉·陸機(jī)·招隱詩
- 躑躅遵林渚。 -- 出自魏晉·陸機(jī)·擬庭中有奇樹詩
躅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張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覺難。 -- 出自宋·蘇軾·村醪二尊獻(xiàn)張平陽
- 馬悲躑躅人不行,日暮涂遠(yuǎn)千山橫。 -- 出自宋·歐陽修·馬嚙雪
- 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 出自唐·韓愈·杏花
- 彷徨躑躅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 -- 出自唐·韓愈·嗟哉董生行
- 躑躑躅躅,仰見華星。 -- 出自明·唐寅·短歌行
- 可憐躑躅千萬尺,柱地柱天疑欲飛。 -- 出自唐·孟郊·濟(jì)源寒食
- 宛轉(zhuǎn)躑躅従嬰兒,倚楹俯檻皆有姿。 -- 出自宋·蘇轍·周昉畫美人歌
- 吞聲躑躅不敢言。 -- 出自南北·鮑照·擬行路難
- 誰家躑躅青林里,半見殷花焰焰枝。 -- 出自唐·徐凝·玩花五首
- 無心躑躅路寢養(yǎng),服車安用仍一鳴。 -- 出自宋·晁補(bǔ)之·過金堤劉景文
躅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 -- 出自唐·李白·天馬歌
-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回翔。 -- 出自唐·李白·擬古其二
- 出塵閟軌躅,畢景遺炎蒸。 -- 出自唐·杜甫·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 深于紅躑躅,大校白檳榔。 -- 出自唐·白居易·題郡中荔枝詩十八韻兼寄萬州楊八使君
- 此山無躑躅,故國(guó)有楊梅。 -- 出自宋·王安石·題齊安寺山亭
- 我來塵外躅,瑩若朝星析。 -- 出自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
- 翹勤慕高躅,感慨陳卮酒。 -- 出自宋·晏殊·巢父井
- 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 -- 出自唐·王勃·游梵宇三覺寺
- 仙人有遺躅。 -- 出自宋·姜夔·昔游詩
- 至今仰高躅,凜若冰雪寒。 -- 出自宋·周邦彥·懷隱堂
躅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烏石岡頭躑躅紅,東江柳色漲春風(fēng)。 -- 出自宋·王安石·雜詠五首
- 五度溪頭躑躅紅,嵩陽寺里講時(shí)鐘。 -- 出自唐·張籍·寄李渤
- 春晚歸來躑躅間,為公置酒臨江閣。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新寨餞南歸客
- 家有吏師遺躅在,當(dāng)令耆舊識(shí)風(fēng)流。 -- 出自宋·蘇轍·送元老西歸
- 靈眷遙行秘躅,嘉貺薦委殊珍。 -- 出自唐·武則天·唐大饗拜洛樂章·咸和
- 挹清風(fēng),追往躅,事如新。 -- 出自宋·李光·水調(diào)歌頭·元亮賦歸去
- 雄邊上,夸前躅,壯新基。 -- 出自宋·李曾伯·六州歌頭·桂香深處
- 唐李段,追芳躅。 -- 出自宋·石麟·賀新涼/賀新郎
- 吊羊裘,追往躅,尚儀型。 -- 出自宋·黃子功·水調(diào)歌頭·綰纖釣臺(tái)下
- 杜鵑催促踟躅開,鶗鴂芳草歇。 -- 出自宋·四錫·知歌行
躅在第七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 -- 出自·毛澤東·五古·挽易昌陶
- 晚葉尚開紅躑躅,秋芳初結(jié)白芙蓉。 -- 出自唐·白居易·題元十八溪居
- 亦見舊時(shí)紅躑躅,為言春至每傷心。 -- 出自宋·王安石·送黃吉父將赴南康官歸金溪三首
- 沈機(jī)發(fā)雷電,逸躅陵堯湯。 -- 出自唐·溫庭筠·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tái)池沼雅為勝絕,
- --韓愈東野繼奇躅,修綸懸眾犗。 -- 出自唐·韓愈·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lián)句
- 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 -- 出自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 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 出自唐·韓愈·謝自然詩
- 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崔弘八座欽懿躅,高名播乾抻。 -- 出自唐·顏真卿·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lián)句
- 淵清有遐略,高躅無近蹊。 -- 出自唐·孟郊·獻(xiàn)襄陽于大夫
躅在第八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九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楓林翠壁楚江邊,躑躅千層不忍看。 -- 出自宋·蘇軾·躑躅
- 徘徊以(一作似)躑躅。 -- 出自唐·王維·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 辛夷屋角摶香雪,躑躅岡頭挽醉紅。 -- 出自宋·王安石·寄吳成之
- 短垣囷囷冠翠嶺,躑躅萬樹紅相圍。 -- 出自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
- 筼筜競(jìng)長(zhǎng)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 出自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
- 前年嶺隅鄉(xiāng)思發(fā),躑躅成山開不算。 -- 出自唐·韓愈·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大補(bǔ)闕
- 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 出自唐·王建·賞牡丹
- 沙彌舞袈裟,走向躑躅飛。 -- 出自唐·孟郊·嵩少
- 試?yán)粝蜥躁枺荷杰U躅芳。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
- 應(yīng)見嵩山里,明年躑躅春。 -- 出自唐·賈島·送李登少府
躅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 出自宋·蘇軾·送頓起
- 常李亦清流,當(dāng)年慕高躅。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秋風(fēng)起鴻雁,我亦繼華躅。 -- 出自宋·蘇軾·袁公濟(jì)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fù)次韻答之
- 遠(yuǎn)追錢氏余,近吊祖侯躅。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 千峰瀉清駛,一往無回躅。 -- 出自宋·蘇軾·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
- 銜山余落景,歸跡猶躑躅。 -- 出自宋·蘇軾·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 我來不及見,悵望空遺躅。 -- 出自宋·蘇軾·書*公詩后
- 似聞雪髯叟,西嶺訪遺躅。 -- 出自宋·蘇軾·葉教授和溽字韻詩,復(fù)次韻為戲,記龍井之游
- 漸聞?dòng)瘾橅懀急嬷槁?span id="sscl1ah" class="hong">躅。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夢(mèng)游春詩一百韻
- 非君固不可,何夕枉高躅? -- 出自唐·白居易·苦熱中寄舒員外
躅在第一十一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翔禽哀響動(dòng)林谷,獸鬼躑躅淚迸泉。 -- 出自宋·蘇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 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 出自唐·杜甫·醉歌行
- 投老主恩聊欲報(bào),每瞻高躅恨歸遲。 -- 出自宋·王安石·寄張先郎中
- 空作江南江北夢(mèng),辛夷躑躅倚山茶。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
- 多少勝游俱未到,愿陪仙躅共攀緣。 -- 出自宋·邵雍·依韻謝登封劉李裴三君見約游山
- 容聽巴歌消子夜,許陪仙躅上危樓。 -- 出自唐·薛逢·越王樓送高梓州入朝
- 載仰金姿唯睟穆,稍瞻云躅更輝煌。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九天司命降臨
- 西國(guó)葡萄甘仆隸,白家躑躅強(qiáng)儀刑。 -- 出自宋·黃公度·和宋永兄詠荔支用東坡刑字韻四首
- 行看世官入踐,繼西樞前躅。 -- 出自宋·仲并·好事近·閥閱盛中州
- 才見桃花能慰眼,便同躑躅母?jìng)摹? -- 出自宋·李流謙·泊采石二首
躅在第一十二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一十三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一十四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 陰似王家三樹綠,異時(shí)官職追前躅。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龍泉李宗儒、師儒槐陰書院
- 莫言汝瘦不如渠,好為名家繼清躅。 -- 出自明·李東陽·題陸寬瘦竹卷
- 春來擬欲探萌芽,蒼苔慎勿迷雙躅。 -- 出自明·李東陽·悼竹
- 謫官無慍如古人,交道忘言比前躅。 -- 出自唐·皎然·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時(shí)量移湖州長(zhǎng)
- 山中宴坐亦所愿,那得寬閑繼前躅。 -- 出自宋·王灼·游空山
- 華堂未用標(biāo)新目,兩翁政自睎高躅,更從碧眼問入廛,卻訪赤松求辟谷。 -- 出自宋·李彌遜·寄題向伯恭侍郎企疏堂
- 試推此意向前去,到處前人有遺躅。 -- 出自宋·樓鑰·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 夬剛未終戒莧陸,姤陰雖微畏羸躅。 -- 出自宋·魏了翁·送游吏部赴召
- 家在岷峨峰六六,文章李杜追芳躅。 -- 出自宋·陽枋·和存子侄上風(fēng)嘆
- 秋娘渡口山橫處,舊曾尋、五陵芳躅。 -- 出自元·邵亨貞·蔬簾淡月 和黃伯成吳興道中韻
躅在第一十五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一十七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一十八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二十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在第二十二個(gè)字的詩句更多>>
“躅”同音字
- 助
- 拀
- 曯
- 祝
- 著
- 蕏
- 藸
- 褚
- 諸
- 麆
- 篴
- 逐
- 帾
- 竺
- 陼
- 逫
- 窋
- 苧
- 苧
- 乼
- 朱
- 杼
- 洙
- 钃
- 鸀
- 迬
- 注
- 舳
- 丶
- 主
- 佇
- 佇
- 住
- 侏
- 劚
- 劯
- 囑
- 囑
- 坾
- 墸
- 壴
- 孎
- 宔
- 嵀
- 拄
- 斸
- 柱
- 柷
- 株
- 櫧
- 樦
- 橥
- 櫧
- 櫫
- 欘
- 殶
- 渚
- 潴
- 濐
- 瀦
- 灟
- 炢
- 炷
- 燭
- 煑
- 煮
- 燝
- 燭
- 爥
- 豬
- 珠
- 疰
- 瘃
- 眝
- 矚
- 矚
- 砫
- 硃
- 祩
- 秼
- 竚
- 竹
- 笁
- 笜
- 筑
- 筯
- 箸
- 築
- 篫
- 簗
- 紵
- 紸
- 絑
- 纻
- 罜
- 羜
- 翥
- 茱
- 茿
- 莇
- 蓫
- 蛀
- 蛛
- 蝫
- 蠋
- 蠩
- 蠾
- 袾
- 註
- 詝
- 誅
- 誅
- 諸
- 豬
- 貯
- 貯
- 跓
- 跦
- 躅
- 軴
- 邾
- 鉒
- 銖
- 鋳
- 鑄
- 銖
- 鑄
- 飳
- 馵
- 駐
- 駯
- 駐
- 鮢
- 鯺
- 鱁
- 鴸
- 麈
- 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𣏗
- 𤲑
- 𦬸
- 𧈚
- 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