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在第13個字的詩句
藤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輕屐單衫薄紗帽,淺池平岸庳藤床。 -- 出自唐·白居易·池上逐涼二首
- 多事車前要八騶,老人惟與一藤游。 -- 出自宋·陸游·致仕後即事
- 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 -- 出自宋·陸游·四月旦作時立夏已十余日
- 書畫隨宜遮四壁,閑欹瓦枕小藤床。 -- 出自宋·楊萬里·題西湖僧房
- 我昔屬官今屬我,子能略伴瘦藤無。 -- 出自宋·楊萬里·送傅山人二絕句
- 病里出門行步遲,喜君相贈古藤枝。 -- 出自唐·張籍·酬藤杖
- 野客病時分竹米,鄰翁齋日乞藤花。 -- 出自唐·皮日休·夏初訪魯望偶題小齋
- 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fēng)吹淚古藤州。 -- 出自宋·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
- 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 -- 出自宋·蘇轍·和孔教授武仲濟(jì)南四詠 環(huán)波亭
- 曾家紫竹君家種,曾園竹與荒藤共。 -- 出自宋·蘇轍·求黃家紫竹杖
- 猶有憂時兩行淚,臨風(fēng)揮灑濕藤蘿。 -- 出自宋·戴復(fù)古·訪趙東野
- 山僧乞去聲我溪南地,十里瘦藤高樹。 -- 出自元·元好問·摸魚兒 正月二十七日,予與希顏陪馮內(nèi)翰丈
- 爭似吾師無一事,穩(wěn)披云衲坐藤床。 -- 出自唐·杜荀鶴·贈休糧僧
- 薄城萬竿竹{左女右便}娟,藤纜系橋青板船。 -- 出自宋·梅堯臣·邵郎中姑蘇園亭
- 嘆息結(jié)繩人遠(yuǎn)矣,例教吾負(fù)剡藤羞。 -- 出自宋·方岳·書手實(shí)簿
- 無復(fù)花生拙筆頭,一生長負(fù)剡藤羞。 -- 出自宋·方岳·以越箋與三四弟有詩次韻
- 四座風(fēng)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 -- 出自·老舍·贈北京晉陽飯莊
- 罪大□□□柳下,恩寬許臥古藤陰。 -- 出自宋·劉克莊·書近事二首
- 見謂嬌柔能特立,肯憑他物學(xué)藤蘿。 -- 出自宋·盧梅坡·茉莉
-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 出自明·徐渭·題墨葡萄詩
- 梵宇蕭條白日長,苦空譚塵接藤床。 -- 出自宋·王益·和梅公儀新繁縣顯曜院
- 晚飯招提且僧缽,關(guān)心七尺瘦藤輕。 -- 出自宋·吳則禮·攜家游南山
- 后生不復(fù)事丹鉛,抵死唯知守藤楮。 -- 出自宋·李石·石經(jīng)堂
- 歲事無多世事忙,病夫終日臥藤床。 -- 出自宋·曹彥約·雨雪中歲享臥病不能陪位令諸了代拜
- 風(fēng)葉有聲宵鳴廊,試擁衾紬眠藤床。 -- 出自宋·陽枋·丙寅八月旦震興尚早坐而假寐夢與客誦云藜羹
- 別駕堂空遺影在,隱君亭破野藤侵。 -- 出自宋·胡仲弓·和止泓姜秦祠韻
- 曉瀑分寒歸茗枕,春江黨綠八藤樽。 -- 出自宋·徐瑞·次韻陳心田郊居即事二首
- 絕頂瓊瑤蒙竹樹,上方宮殿隔藤蘿。 -- 出自宋·王炎·和王右司游南岳得晴
- --張希復(fù)勇帶綻針石,危防丘井藤。 -- 出自唐·段成式·游長安諸寺聯(lián)句·平康坊菩薩寺·書事聯(lián)句
- 幾笑文園四壁空,避寒深入郯藤中。 -- 出自唐·徐夤·紙帳
- 縱橫金田覺海,笑巴歌謅謅,葛藤千尺。 -- 出自元·長筌子·江神子慢
- 下為通達(dá)人由其中,東垂蔽古藤,晦密尤峻。 -- 出自元·劉敏中·水龍吟 陽丘南逾五里,余別墅在焉。地方僅
- 指佞扶危兩堪試,惟憑不作瘦藤看。 -- 出自宋·張詠·方竹杖寄蘇內(nèi)翰
- 新筍偶隨枯篠出,野花閒抱故藤開。 -- 出自宋·宋庠·晚春小園觀物
- 落帆夜宿白鳥岸,睥睨百繞寒藤陰。 -- 出自宋·黃庶·大孤山
- 頗記高堂金字傍,曾陪居士癭藤尊。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次韻張部門直廬觀梅
- 梅放小紅明紙帳,竹分寒綠壽藤尊。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和揭尉見賀韻
- 一株蟠桂兩穉松,便愛清陰蔓藤匝。 -- 出自宋·張镃·撤移舊居小假山過佳隱
- 都梁要藥竟何有,杖頭挑得枯藤仟。 -- 出自宋·敖陶孫·贈龜山慧海長老
- 多病年來怕奔走,卻思云壑置藤床。 -- 出自宋·裘萬頃·寄元齡弟五首
- 曉兔經(jīng)霜湘竹寒,秋蛇引露剡藤濕。 -- 出自宋·陳起·觀張也愚作草圣
- 日色弄陰云去住,楮窗香潤落藤花。 -- 出自宋·王镃·春日即事
- 更剪遮窗蕉葉去,放教山影入藤床。 -- 出自宋·王镃·暑夕三首
- 道士醮歸秋夜凈,滿身薰得紫藤香。 -- 出自宋·王镃·紫極宮
- 色點(diǎn)湘妃紅淚雨,骨凝王屋紫藤霜。 -- 出自宋·艾性夫·竹杖
- 翁醉不勞方竹引,客吟多借古藤書。 -- 出自明·程敏政·聞南都新開池館之勝漫摘坦侄二屬對成詩二章
- 樹擁倒暉穿嶂曲,風(fēng)牽斜雨灑藤彎。 -- 出自宋·曹叔遠(yuǎn)·通玄洞
- 誰歟凝香清夢回,玉山半側(cè)瘦藤支。 -- 出自宋·陳杰·和張岳州雪夜彈琴
- 況是精藍(lán)去家近,興來何惜瘦藤支。 -- 出自宋·陳文蔚·清明資福僧遣詩賦此以答之
- 屋架數(shù)椽臨水石,門通一徑掛藤蘿。 -- 出自宋·淳藏王·山居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