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5個字的詩句
耳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 出自唐·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 吾生如寄耳,何者為吾廬。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看經聊爾耳,遮眼初不卷。 -- 出自宋·蘇軾·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數珠篇以督之,
- 鑿齒井蛙耳,信謂天可彌。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 -- 出自宋·蘇軾·讀孟郊詩二首
- 此生如幻耳,戲語君勿慍。 -- 出自宋·蘇軾·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仆
- 人生行樂耳,安用聲名籍。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
- 遂欲掩兩耳,臨文但噫喑。 -- 出自宋·蘇軾·張安道見示近詩
- 吾生如寄耳,寧獨為此別。 -- 出自宋·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 衰發不到耳,尚煩月一沐。 -- 出自宋·蘇軾·安國寺浴
- 閻浮一漚耳,真妄果安在。 -- 出自宋·蘇軾·文登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
- 吾生如寄耳,出處誰能必。 -- 出自宋·蘇軾·送芝上人游廬山
- 山人樂此耳,寂寞誰侍側。 -- 出自宋·蘇軾·聞公擇過云龍張山人輒往従之公擇有詩戲用其
- 心知皆夢耳,慎勿歌歸歟。 -- 出自宋·蘇軾·到潁未幾公帑已竭齋廚索然戲作數句
- 吾卜居儋耳城南,嘗一至庭下,今日又見之進士黎子云及其弟威家。 -- 出自宋·蘇軾·五色雀?并引?
- 吾生如寄耳,寸晷輕尺玉。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 目聽不任耳,踵息殆廢喉。 -- 出自宋·蘇軾·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
-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 -- 出自宋·蘇軾·游惠山
- 吾生如寄耳,初不擇所適。 -- 出自宋·蘇軾·過淮
- 斯民如魚耳,見網則驚奔。 -- 出自宋·蘇軾·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
- 吾生如寄耳,歸計失不早。 -- 出自宋·蘇軾·過云龍山人張天驥
- 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 -- 出自宋·蘇軾·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 出自宋·蘇軾·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吾生如寄耳,何者為禍福。 -- 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
- 醉醒皆夢耳,未用議優劣。 -- 出自宋·蘇軾·和陶影答形
- 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
- 萬里須臾耳,野馬驟空埃。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再用韻呈南澗
- 人生行樂耳,身后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 出自宋·辛棄疾·洞仙歌·飛流萬壑
-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
- 尚憶附爺耳,指問壁間畫。 -- 出自宋·辛棄疾·哭{匠斤換贛}十五章
- 夾帽長覆耳,重裘寬裹身。 -- 出自唐·白居易·歲暮
- 泠泠聲滿耳,鄭衛不足聽。 -- 出自唐·白居易·答桐花
- 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 出自唐·白居易·和思歸樂
- 何以洗我耳,屋頭飛落泉。 -- 出自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 一詠清兩耳,一酣暢四肢。 -- 出自唐·白居易·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三十六韻見贈,
-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 出自唐·白居易·五弦
- 眼漸昏昏耳漸聾,滿頭霜雪半身風。 -- 出自唐·白居易·老病幽獨偶吟所懷
- 樂工雖在耳如壁,不分清濁即為聾。 -- 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 且喜未聾耳,年年聞此聲。 -- 出自唐·白居易·開成二年夏聞新蟬贈夢得
- 至今想在耳,玉音尚玲玲。 -- 出自唐·白居易·早祭風伯,因懷李十一舍人
- 眼暗頭旋耳重聽,唯余心口尚醒醒。 -- 出自唐·白居易·歡喜二偈
- 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褲謠。 -- 出自唐·白居易·西樓喜雪命宴
- 卻怪鐘期耳,唯聽水與山。 -- 出自唐·白居易·郡中夜聽李山人彈三樂
- 不獨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 出自唐·李商隱·井泥四十韻
-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 -- 出自清·納蘭性德·金縷曲 贈梁汾
- 但有一睡耳,展轉無由成。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已興工部耳聾嘆,更和文公齒落詩。 -- 出自宋·陸游·雜賦
- 供盤柿栗耳,何敢議雉兔! -- 出自宋·陸游·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
- 樵唱時傾耳,僧談亦解頤。 -- 出自宋·陸游·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