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8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八個字的詩句
- 美人憐我老,玉手簪黃菊。 -- 出自宋·蘇軾·千秋歲·淺霜侵綠
- ?規摹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發不知。 -- 出自宋·蘇軾·椰子冠
-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 -- 出自宋·李清照·新荷葉
- 倒冠一笑,華發玉簪折。 -- 出自宋·辛棄疾·六么令·倒冠一笑
- 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 -- 出自唐·白居易·招王質夫 自此后詩,為周至尉時作。
- 忽從風雨別,遂被簪纓縛。 -- 出自唐·白居易·寄王質夫
- 琴書閑暇永清晝,簪履光彩明華星。 -- 出自宋·陸游·題十八學士圖
- 東皋樂哉日成趣,簪花起舞當自強。 -- 出自宋·陸游·題閻郎中溧水東皋園亭
- 插瓶直欲連全樹,簪帽憑誰揀好枝? -- 出自宋·陸游·次韻張季長正字梅花
- 宿潦濯芒屨,野芳簪髻根。 -- 出自宋·秦觀·田居四首
- 制詔行聞降紫泥,簪花且醉玉東西。 -- 出自宋·秦觀·次韻出省馬上有懷蔣穎叔
- 感念夙昔意,華尚簪與裾。 -- 出自唐·元稹·冬夜懷李侍御、王太祝、段丞
-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 -- 出自宋·吳文英·澡蘭香 淮安重午
- 有筆可橐不可投,簪筆致身公與侯。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239
- 直取云山笑,空為簪組羞。 -- 出自宋·司馬光·自嘲
- 家襲鐘鼎貴,身無簪組縈。 -- 出自宋·司馬光·春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齋韓廷評見過閽人不
- 鳳口除書下九閽,簪紳拭目仰殊恩。 -- 出自宋·司馬光·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
- 嗟予素荒浪,強為簪緌牽。 -- 出自宋·司馬光·晚食菊羹
- 朔旦集僚吏,茲堂簪組繁。 -- 出自宋·司馬光·朔會堂
- 力學致顯位,拖玉簪華冠。 -- 出自宋·司馬光·新遷書齋頗為清曠偶書呈全董二秀才并示倒良
-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滿袖余煴。 -- 出自宋·張先·泛清苕
- 女兒競戴小花笠,簪兩銀篦加雉翠。 -- 出自明·湯顯祖·黎女歌
- 尋,簾外無端墮玉簪。 -- 出自清·朱彝尊·十六字令·尋
- 頃因物役牽,偶逐簪組輩。 -- 出自唐·戴叔倫·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
- 各言麋鹿性,不與簪組群。 -- 出自唐·權德輿·臥病喜惠上人、李煉師、茅處士見訪,因以贈
- 斜梢待得人來後,簪向烏云仔細看。 -- 出自宋·無名氏·鷓鴣天·春入江梅破晚寒
- 況在紫微垣,動為簪笏羈。 -- 出自宋·王禹偁·送筇杖與劉湛然道士
- 還同山野人,強為簪組加。 -- 出自宋·王禹偁·栽木芙蓉
- 肯從羔雁聘,唯恐簪裾縛。 -- 出自宋·王禹偁·酬種放徵君一百韻
- 便云收雨歇,瓶沈簪折雨無計。 -- 出自宋·晁補之·引駕行·梅梢瓊綻
- 何圖霄與泥,肯問簪與屢。 -- 出自宋·宋祁·寫懷寄獻樞密太尉
- 悠哉山林趣,媿此簪纓身。 -- 出自宋·張耒·窺園
- 云端數寸塔,僅若簪出弁。 -- 出自宋·張耒·離泗州冒大雪
- 太平日久多明暇,簪笏從容侍燕杯。 -- 出自宋·張耒·上元日駕回登樓二首
- 十載敝冠彈未得,簪纓知復為誰彯。 -- 出自宋·張耒·陳履常惠詩有曾門一老之句不肖二十五歲謁見
- 夜夢云闕間,從容簪履列。 -- 出自唐·張說·岳州作
- 白麻初降紫宸中,簪組相驚帝澤豐。 -- 出自宋·丁謂·次韻和進真宗七言四韻
- 垂弧旦,蓂飛五莢,簪履共稱觴。 -- 出自宋·方岳·滿庭芳·秋入西郊
- 數歸期空畫短瓊簪,揾啼痕頻溫香羅帕。 -- 出自元·白樸·【仙呂】點絳唇
- 祠官祝釐,聊佩全簪。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
- 蔭林簟光冷,照流簪影欹。 -- 出自唐·暢當·偶宴西蜀摩訶池
- 本是鉏犁人,強為簪組客。 -- 出自宋·文同·罷郡
- 常聞國大臣,朱紫簪纓祿。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二年分直浴堂門,簪筆垂紳奉至尊。 -- 出自宋·楊億·邵奉禮歸鄉
- 我本麋鹿姿,誤被簪紳縛。 -- 出自宋·黃公度·官舍閑居
- 小闌紅芍藥,已抽簪。 -- 出自宋·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 遠世有、異人間出,簪纓不墜。 -- 出自金·段克己·滿江紅 壽陳丈良臣
- 案頭可但抱成書,簪筆□□曾坐旦。 -- 出自元·楊維楨·送王知事遷臺架閣
- 麋鹿自知諧野性,簪圭何用絆虛名。 -- 出自明·林鴻·畢公房
- 西園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 出自唐·劉駕·送李殷游邊(一作送李殷游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