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在第3個字的詩句
碧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 出自·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 出自唐·高蟾·上高侍郎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 出自宋·李覯·鄉思
- 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出自宋·晏殊·破陣子·春景
-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 出自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 出自宋·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出自唐·杜甫·蜀相
-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 -- 出自明·劉基·眼兒媚·秋思
-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 出自宋·葉夢得·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
-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 出自元·薛昂夫·蟾宮曲·雪
-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 出自··沁園春·長沙
- 汾水碧依依,黃云落葉初飛。 -- 出自五代·孫光憲·河瀆神·汾水碧依依
-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出自·杜甫·蜀相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出自·晏殊·破陣子?春景
- “雨后碧苔院,霜來紅葉樓。”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云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唐··
- “鳥愛碧山遠,魚游滄海深。”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門枕碧溪冰皓耀,檻齊青嶂雪嵯峨。”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晴日碧空云腳斷,一條如練掛山尖”的意思及賞析 -- 出自··
- “月轉碧梧移鵲影,露低紅葉濕螢光”全詩鑒賞 -- 出自··
- “云收碧海連天水,風動紅蕉滴露光”賞析 -- 出自··
- 海上碧云斷,單于秋色來。 -- 出自唐·李白·秋思
-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 出自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 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 出自唐·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 揚言碧云里。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七
- 回溪碧流寂無喧,又如秦人月下窺花源。 -- 出自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 出自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 釣臺碧云中,邈與蒼嶺對。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 出自唐·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 常恐碧草晚。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二十七
- 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 -- 出自唐·李白·酬張司馬贈墨
- 王家碧瑤樹。 -- 出自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 爾恐碧草晚,我畏朱顏移。 -- 出自唐·李白·宴鄭參卿山池
- 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 出自唐·李白·觀魚潭
- 乃在碧云中。 -- 出自唐·李白·寄遠其二
- 開窗碧嶂滿,拂鏡滄江流。 -- 出自唐·李白·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 遠漢碧云輕漠漠,今宵人在鵲橋頭。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瓊暖碧紗輕。 -- 出自宋·蘇軾·菩薩蠻·火云凝汗揮珠顆
- 輕紗碧暖瓊。 -- 出自宋·蘇軾·菩薩蠻·火云凝汗揮珠顆
- 望斷碧云空日暮。 -- 出自宋·蘇軾·漁家傲 七夕
-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馀。 -- 出自宋·蘇軾·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 彈破碧云天。 -- 出自宋·蘇軾·訴衷情·小蓮初上琵琶弦
- 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 -- 出自宋·蘇軾·蘇幕遮·暑籠晴
- 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 游賞
- 白砂碧玉味方永,黃紙紅旗心已灰。 -- 出自宋·蘇軾·杜介熙熙堂
- 赤髯碧眼老鮮卑,回策如縈獨善騎。 -- 出自宋·蘇軾·書韓干二馬
- 霜霏碧瓦尚生煙,日泛彤庭已集仙。 -- 出自宋·蘇軾·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臣聞天無言而四時
-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
“碧”同音字
- 嬶
- 萆
- 薜
- 痺
- 禆
- 綼
- 臂
- 賁
- 賁
- 佊
- 佖
- 俾
- 偪
- 匕
- 咇
- 嗶
- 啚
- 嗶
- 坒
- 堛
- 壁
- 夶
- 奰
- 妣
- 妼
- 婢
- 嬖
- 屄
- 幣
- 幣
- 幤
- 庇
- 廦
- 弊
- 弻
- 弼
- 彃
- 彼
- 必
- 怭
- 怶
- 愊
- 愎
- 敝
- 斃
- 朇
- 朼
- 柀
- 柲
- 梐
- 楅
- 榌
- 比
- 畢
- 毖
- 斃
- 毞
- 毴
- 沘
- 湢
- 潷
- 滭
- 潷
- 濞
- 煏
- 熚
- 狴
- 獘
- 獙
- 珌
- 璧
- 畀
- 畁
- 畢
- 疕
- 疪
- 痹
- 皕
- 睤
- 睥
- 碧
- 秕
- 筆
- 筆
- 篳
- 箅
- 箆
- 篦
- 篳
- 粃
- 粊
- 縪
- 繴
- 罼
- 聛
- 腷
- 舭
- 芘
- 苾
- 蓽
- 荸
- 萞
- 蓖
- 蓽
- 蔽
- 蜌
- 螕
- 袐
- 裨
- 襞
- 襣
- 觱
- 詖
- 诐
- 豍
- 貏
- 貱
- 贔
- 赑
- 蹕
- 蹕
- 躃
- 躄
- 辟
- 逼
- 避
- 邲
- 鄙
- 鄨
- 鄪
- 鉍
- 鎞
- 鏎
- 鐴
- 鉍
- 閇
- 閉
- 閟
- 閉
- 陛
- 鞸
- 韠
- 飶
- 饆
- 馝
- 駜
- 驆
- 髀
- 髲
- 魓
- 鮅
- 鰏
- 鲾
- 鵖
- 鷝
- 鷩
- 鼊
- 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𠓵
- 𠨒
- 𠨘
- 𡚁
- 𡚤
- 𣦢
- 𤐸
- 𤗚
- 𤹝
- 𧥑
- 𨐨
- 𨢡
- 𨻼
- 𪐄
- 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