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在第6個字的詩句
烽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 出自唐·王維·隴西行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 出自唐·李頎·古從軍行
-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 出自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
- 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 出自唐·李白·北上行
- 西羌已解仇,烽火連朝那。 -- 出自宋·蘇軾·次韻范淳父送秦少章
- 江山非一國,烽火畏三巴。 -- 出自宋·蘇軾·荊州十首
-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 出自唐·杜甫·垂老別
- 羽書還似急,烽火未全停。 -- 出自唐·杜甫·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
- 井漏泉誰汲,烽疏火不燒。 -- 出自唐·杜甫·哭王彭州掄
- 旗亭壯邑屋,烽櫓蟠城隍。 -- 出自唐·杜甫·入衡州
-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 出自唐·王維·隴西行
- 歛薄民差樂,烽消盜略平。 -- 出自宋·陸游·雜賦
- 云深駱谷傳烽處,雪密嶓山校獵時。 -- 出自宋·陸游·感昔
- 馬宿平沙夜,烽傳絕塞秋。 -- 出自宋·陸游·感舊
- 玉關雪急傳烽火,青海云開見戍樓。 -- 出自宋·陸游·枕上述夢
- 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還來坐紫微。 -- 出自唐·劉禹錫·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太原
- 狂羝一朝叛,烽火四面驚。 -- 出自宋·歐陽修·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
- 野磷驚行客,烽煙入遠塵。 -- 出自宋·歐陽修·送威勝軍張判官
- 塞城收馬去,烽火射雕歸。 -- 出自唐·溫庭筠·送并州郭書記
- 書絕龍庭羽,烽休鳳穴戍。 -- 出自唐·李世民·執契靜三邊
- 野昏邊氣合,烽迥戍煙通。 -- 出自唐·駱賓王·邊城落日
- 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 出自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一作晚泊蒲類)
- 郵亭一蕭索,烽候各崎嶇。 -- 出自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
- 煙塵相馳突,烽火日夜驚。 -- 出自唐·孟郊·感懷
- 水歸馀斷岸,烽至掩孤城。 -- 出自唐·劉長卿·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
- 羽書朝繼入,烽火夜相望。 -- 出自唐·李隆基·平胡
-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 -- 出自唐·薛濤·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
-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 出自南北·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 冠蓋駢三輔,烽塵暗四隅。 -- 出自元·王冕·春晚客懷 其六
- 太平時節無烽塵,金輿玉輦從時巡。 -- 出自元·王冕·盤車圖
- 麥禾滿野邊烽息,佳節何妨賦樂胥。 -- 出自宋·司馬光·寒飲御筵口號二首
- 一曲單于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 出自唐·韋莊·綏州作
- 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 -- 出自魏晉·蔡琰·胡笳十八拍
- 妾驚甘泉足烽火。 -- 出自南北·庾信·燕歌行
- 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 -- 出自南北·庾信·詠懷
- 野迥邊塵息,烽消戍壘空。 -- 出自唐·戴叔倫·送耿十三湋復往遼海
- 飛書報明主,烽火靜天涯。 -- 出自唐·錢起·送上官侍御
- 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 出自宋·無名氏·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 遙知玉關路,烽火不須傳。 -- 出自宋·梅堯臣·寄渭州經略王龍圖
- 土山高高置烽燧,毛囊貯獲閑刀弓。 -- 出自宋·梅堯臣·元忠示胡人下程圖
- 可憐西北起烽煙。 -- 出自宋·邵雍·梅花詩
- 單于近突圍,烽燧屢夜驚。 -- 出自唐·顧況·從軍行二首
- 穹廬移斥候,烽火絕祁連。 -- 出自唐·馬戴·送和北虜使
- 那堪試回首,烽火是長安。 -- 出自唐·崔涂·南山旅舍與故人別
- 匈奴軼燕薊,烽火照幽并。 -- 出自隋·陳子良·贊德上越國公楊素
- 東南地迥宵烽息,西北樓高晚望迷。 -- 出自宋·錢惟演·句
- 應憐鐵甲冷,烽火未須驚。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魯如暉雪晴
- 年華猶故我,烽火更殊鄉。 -- 出自宋·方岳·九日
- 漏穿夕塔煙烽影,飄撇晨鐘鼓角聲。 -- 出自清·錢謙益·西湖雜感 二十首選六
- 江山帶睥睨,烽火接樓櫓。 -- 出自明·高啟·登西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