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濡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綠蟻濡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 浹洽濡晨露,玲瓏漏夕陽。 -- 出自唐·白居易·裴常侍以題薔薇架十八韻見示因廣為三十韻以
- 潤葉濡枝浹四方,濃云來去勢(shì)何長。 -- 出自唐·白居易·陰雨
- 雨未濡土云已開,不能為人歛浮埃。 -- 出自宋·陸游·云童童行
- 民詠濡須政,朝推朐{左月右忍}功。 -- 出自宋·秦觀·悼王子開五首
- 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 -- 出自唐·孟郊·征婦怨
- 今人濡紙脫其文,既擊既掃白黑分。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石鼓歌
- 泥泥濡露條。 -- 出自南北·鮑照·三日詩
- 民詠濡須政,朝推{左月右旬}{左月右忍}功。 -- 出自宋·賀鑄·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 復(fù)能濡墨作石塊,天然峭拔古且怪。 -- 出自宋·白玉蟾·贈(zèng)趙太虛畫竹石
- 誰憶濡陵原,累累冢傍質(zhì)。 -- 出自宋·梅堯臣·臥羊山
- 君淚濡羅巾,妾淚滴路塵。 -- 出自唐·聶夷中·相和歌辭·雜怨三首
- 會(huì)當(dāng)濡橐筆,企詠二邊平。 -- 出自宋·宋祁·感事寄子明中丞
- 隴桑濡露外,巖桂遣風(fēng)馀。 -- 出自宋·宋祁·還鄉(xiāng)
- 赭丹濡筆獄無冤,佐守初依鳳沼蓮。 -- 出自宋·宋祁·送段秘丞同理金陵
- 渥澤濡三部,衣冠化雨林。 -- 出自唐·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龍山城,并錫賚兩州刺史
- 徒向濡須欲受降,英雄才略獨(dú)無雙。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濡須橋
- 仰懼濡首。 -- 出自魏晉·曹攄·贈(zèng)王弘遠(yuǎn)
- 甘雨濡夕畛,繁花冪春津。 -- 出自明·陳憲章·和陶懷古田舍
- 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fēng)柔日媚,羞看飛花。 -- 出自宋·謝枋得·沁園春 寒食鄆州道中
-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須提筆福生靈。 -- 出自宋·徐元杰·餞上饒推幕葉西澗召為國子錄二首
- 莫貪濡筆利,浪草侍中麻。 -- 出自宋·洪咨夔·謹(jǐn)和老人古硯韻
- 君方濡筆書靈篆,已有飛來青鳥銜。 -- 出自宋·葛立方·四絕贈(zèng)馬浩然法師·李筌吳真君
- 爭似濡須太守,看花仍賦佳詞。 -- 出自宋·王之道·朝中措·暖風(fēng)遲日透香肌
- 試問濡須路,歸歟過幾城。 -- 出自宋·王之道·過富池題澄江閣二首
- 來丞濡須郡,兩歲依馀光。 -- 出自宋·王之道·送無為倅張南仲歸吉州
- 相從濡須塢,雪案風(fēng)颼颸。 -- 出自宋·王之道·再用前韻謝潘壽卿見和二首
- 君時(shí)濡須游,入山笑相揖。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因老見贈(zèng)
- 一水濡須百里間,舉頭遙見水西山。 -- 出自宋·王之道·吳興舟中有作
- 瑪瑙濡堯甕,珊瑚耀漢鉤。 -- 出自元·陳孚·翰苑薦為應(yīng)奉文字二十韻謝大司徒并呈諸學(xué)士
- 露輕濡彩筆,蜂誤拂吟髭。 -- 出自宋·李從善·薔薇詩一首十八韻,呈東海侍郎徐鉉
- 重纊濡莫解,懸旌凍猶揭。 -- 出自唐·蘇颋·夜發(fā)三泉即事
- 研冰濡諫筆,賦雪擁朝袍。 -- 出自唐·齊己·寄朱拾遺
- 熯以濡,羸者廖。 -- 出自宋·崔敦禮·太祖皇帝師次陳橋受天命協(xié)人情為圣皇武·圣
- 雪神濡物不遺時(shí),嗣風(fēng)懸知羨帝祺。 -- 出自宋·陳造·次韻王知軍雪
- 碧酒濡唇百事美,綠鬟扣眼一笑隨。 -- 出自宋·李新·勸公樂
- 索句濡毫云閣里,清坐裊爐煙。 -- 出自宋·仲并·武陵春·門巷烏衣應(yīng)好在
- 凋殘濡膏澤,冤訟廓氛霧。 -- 出自宋·王之望·漢南晤魏侯彥誠魏侯贈(zèng)詩期依韻知已而荊門受
- 褰裳濡足恐未免,儻有飚馭吾當(dāng)乘。 -- 出自宋·樓鑰·登育王望海亭
- 去年濡須家,墨妙出傾囷。 -- 出自宋·趙蕃·寄李晦庵
- 滿殼濡潮汐,因沙產(chǎn)海漘。 -- 出自宋·鄭清之·食蛤戲成
- 束教濡雨露,采擷參差香。 -- 出自宋·周文璞·正字南仲祭詩
- 瀝膽濡毫肝作紙,對(duì)章夜訴天咫。 -- 出自宋·程公許·喜雨上使君
- 歸裝濡滯及黃池,半菽寒菹作除夕。 -- 出自宋·程公許·憶昔行送李成這徵君
- 湯以濡唇,蔬以適口。 -- 出自宋·岳珂·黃魯直湯方蔬法帖贊
- 味長濡竹簡,焰短沃蘭膏。 -- 出自宋·王柏·遣興
- 點(diǎn)頭濡墨茅屋下,乘興吐出胸中奇。 -- 出自宋·王柏·贈(zèng)朱道人
- 弄筆濡毫總蕭索,尚余酒量添於昨。 -- 出自宋·周弼·將適毗陵道中遇居簡上人
- 光華濡轡今新遣,風(fēng)采埋輪又一新。 -- 出自宋·趙汝騰·慶高恥堂柱史都運(yùn)
- 尋常濡翰次,恨不到端溪。 -- 出自唐·李咸用·謝友生遺端溪硯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