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在第10個(gè)字的詩句
漠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
-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 出自唐·杜荀鶴·春日山中對(duì)雪有作
-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 出自唐·李白·猛虎行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彬下
-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出自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此皆騎戰(zhàn)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fēng)沙。 -- 出自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 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 -- 出自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
- 魑魅嘯有風(fēng),霜霰浩漠漠。 -- 出自唐·杜甫·青陽峽
- 泉源泠泠雜猿狖,泥濘漠漠饑鴻鵠。 -- 出自唐·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 漠漠常風(fēng)寒。 -- 出自唐·杜甫·元都?jí)杓脑萑?/a>
- 桃飄火焰焰,梨墮雪漠漠。 -- 出自唐·白居易·落花
- 樓觀水潺潺,龍?zhí)痘?span id="nzd41aq" class="hong">漠漠。 -- 出自唐·白居易·寄王質(zhì)夫
- 煙滿秋堂月滿庭,香花漠漠磬泠泠。 -- 出自唐·白居易·題香山新經(jīng)堂招僧
- 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 -- 出自唐·白居易·西行
- 朝艷藹霏霏,夕凋紛漠漠。 -- 出自唐·白居易·惜(木有)李花
- 麥風(fēng)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 酒醒池塘耿不眠,帳紋漠漠隔輕煙。 -- 出自清·納蘭性德·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 茆葉翻翻帶宿雨,葦花漠漠弄斜暉。 -- 出自宋·陸游·初寒
- 旋削甘瓜進(jìn)酒卮,斷云漠漠斗離離。 -- 出自宋·陸游·露坐
- 獨(dú)立溪橋看落暉,殘蕪漠漠蝶飛飛。 -- 出自宋·陸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 老遇陽生海上村,川云漠漠雨昏昏。 -- 出自宋·陸游·冬至
- 微風(fēng)翻翻芋葉白,落日漠漠稻花香。 -- 出自宋·陸游·雜詠
- 湖上青山古會(huì)稽,斷云漠漠雨凄凄。 -- 出自宋·陸游·蘭亭道上
- 門巷陰陰桐葉暗,汀洲漠漠藕花香。 -- 出自宋·陸游·溪上避暑
- 樓上憑闌小立時(shí),淡煙漠漠雨絲絲。 -- 出自宋·陸游·倚樓
- 老僧逝已久,講座塵漠漠。 -- 出自宋·陸游·天王廣教院在山東麓予年二十余時(shí)與老僧惠迪
- 好雨疏疏壓暮埃,斷云漠漠帶春雷。 -- 出自宋·陸游·小雨云門溪上
- 刺水離離葛葉短,連村漠漠豆花香。 -- 出自宋·陸游·馬上偶成
- 淡日暉暉孤市散,殘?jiān)?span id="5bxv7la" class="hong">漠漠半川陰。 -- 出自宋·陸游·山行過僧庵不入
- 東行西行日暮歸,川云漠漠雨霏霏。 -- 出自宋·陸游·山游暮歸
- 國家自從失河北,煙塵漠漠暗兩京。 -- 出自宋·陸游·晚登子城
- 王室東遷歲月賒,兩京漠漠暗胡沙。 -- 出自宋·陸游·白樂天詩云倦倚繡床愁不動(dòng)緩垂綠帶髻鬟低遼
- 月上虛堂一榻橫,斷香漠漠欲三更。 -- 出自宋·陸游·月夕睡起獨(dú)吟有懷建康參政
- 病酒今日載臥輿,秋云漠漠雨疏疏。 -- 出自宋·陸游·仙魚舖得仲高兄書
- 梅蕊疏疏春欲動(dòng),川云漠漠雪猶慳。 -- 出自宋·陸游·寒夜偶懷壯游書感
- 南澗夕陽煙自起,西山漠漠有無中。 -- 出自宋·王安石·東江
- 野人往往見神物,鱗甲漠漠云隨行。 -- 出自宋·王安石·九井
- 曉馬駸駸路阻修,春風(fēng)漠漠上衣裘。 -- 出自宋·王安石·將至丹陽寄表民
-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 出自唐·劉禹錫·九華山歌
- 晉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澆平田。 -- 出自宋·歐陽修·晉祠
- 群峰擁軒檻,竹樹陰漠漠。 -- 出自宋·歐陽修·登絳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
- 藕腸纖縷抽輕春,煙機(jī)漠漠嬌娥嚬。 -- 出自唐·溫庭筠·舞衣曲
- 南據(jù)定蠻陬,北攫空朔漠。 -- 出自唐·韓愈·晚秋郾城夜會(huì)聯(lián)句
- 瘡病驅(qū)來配邊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 出自唐·王昌齡·箜篌引
- 瘡病驅(qū)來配邊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顏色饑枯掩面羞。 -- 出自唐·王昌齡·箜篌引
- 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 -- 出自唐·王昌齡·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詩)
-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 出自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duì)桐花,寄樂天
- 欲語幽情期紅裙,平林漠漠柳枝深。 -- 出自清·倉央嘉措·情詩其二十
- 夜飲厭厭非老伴,春陰漠漠是愁媒。 -- 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連陰
- 不敢高聲天闕近,人間漠漠但寒煙。 -- 出自宋·范成大·山頂
- 門前六月江,世界塵漠漠。 -- 出自宋·范成大·中巖
- 城邊魚市人早行,水煙漠漠多棹聲。 -- 出自唐·張籍·泗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