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在第6個字的詩句
泗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 出自宋·蘇軾·江城子 別徐州
- 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取。 -- 出自宋·蘇軾·石鼓
- 法師說法臨泗水,無數(shù)天花隨麈尾。 -- 出自宋·蘇軾·次韻潛師放魚
-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 -- 出自宋·蘇軾·河復(fù)
- 宜房未筑淮泗滿,故道堙滅瘡痍存。 -- 出自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 楚山以為城,泗水以為池。 -- 出自宋·蘇軾·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
-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鳣。 -- 出自宋·蘇軾·河復(fù)(并敘)
-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澤陂
-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 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 傍縣人來涕泗翻,蝗災(zāi)暴虎不堪言。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我思崔公,涕泗橫集。 -- 出自宋·陸游·崔伯易畫像贊
- 僧伽后出淮泗上,勢到眾佛尤恢奇。 -- 出自唐·韓愈·送僧澄觀
- 階冊截肪膩,泗磬鳴球擊。 -- 出自宋·范成大·嘲峽石
- 獨抱歲晏恨,泗吟不成謠。 -- 出自唐·孟郊·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
- 別業(yè)更臨洙泗上,擬將書卷對殘春。 -- 出自唐·張繼·送顧況泗上覲叔父
- 〈公少年過泗州,于僧伽塔中見一老僧,謂公歸視祖墓,有白兔者,君當(dāng)?shù)谝蝗思暗冢讯弧? -- 出自宋·蘇轍·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
- 一任湯湯淪泗水,九金萬祀屬成周。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72
- 汴之水,入于泗,黃流清淮為一致。 -- 出自宋·梅堯臣·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 嚙桑浮兮淮泗滿。 -- 出自漢·劉徹·瓠子歌
- 急鼓冬冬下泗州,卻瞻金塔在中流。 -- 出自宋·晁補之·赴廣陵道中三首
- 二頃田園汴泗東,春來心事幾人同。 -- 出自宋·陳師道·張謀父乞花
- 當(dāng)年事,本是泗亭沛縣。 -- 出自宋·劉辰翁·摸魚兒·懶能看
- 惟有依然淮泗水,年年吹浪到瓜洲。 -- 出自宋·鮑壽孫·平山
- 誰續(xù)寂寥洙泗弦,濂溪一轉(zhuǎn)至伊川。 -- 出自宋·曾豐·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
- 王師北渡恤泗口,胡馬南牧搖青平。 -- 出自宋·洪咨夔·續(xù)洗兵馬上李制置
- 玉川子又涕泗下,心禱再拜額榻砂土中,地上蟣虱臣仝告愬帝天皇。 -- 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 繞郭煙波浮泗水,一船絲竹載涼州。 -- 出自唐·薛能·清河泛舟
- 書劍伴身離泗上,雪風(fēng)吹面立船中。 -- 出自唐·薛能·送李倍秀才
- 江邊悠爾處,泗上宛然同。 -- 出自唐·趙冬曦·和燕公岳州山城
- 那知蕭條洙泗間,灶火不星連七日。 -- 出自宋·鄧肅·戲王子和
- 一朝送人都泗埭,歸嘆此途於此絕。 -- 出自宋·樓鑰·三日不得過都泗堰
- 一自風(fēng)塵沒泗濱,英遺何敢漫嶙峋。 -- 出自宋·趙蕃·周愚卿求所藏靈壁石名堆云
- 不道孔門沂泗。 -- 出自宋·魏了翁·水調(diào)歌頭·尚記春歸日
- 要須挈我沂泗上,回瓢點瑟看長春。 -- 出自宋·魏了翁·上已領(lǐng)客
- 逝者弗返,涕泗滂沱。 -- 出自宋·劉學(xué)箕·紫溪莊舍讀癸丑壁間舊題轉(zhuǎn)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 河圖元國鎮(zhèn),泗石待宮縣。 -- 出自宋·程公許·送別魏校書借參預(yù)李先生韻
- 守道彬彬,洙泗之風(fēng)。 -- 出自宋·岳珂·張宣公書簡帖贊
- 天涯恭覽涕泗流,蒼梧叫□□□愁。 -- 出自宋·岳珂·徽宗皇帝臨右軍蘭亭序御書贊
- 道統(tǒng)之傳,洙泗濂伊。 -- 出自宋·岳珂·朱文公儲議帖贊
- 不見元城不泗州,令發(fā)愧汗直如流。 -- 出自宋·姚勉·和劉月湖縣尉
- 汴水流經(jīng)淮泗去,更無人買北歸船。 -- 出自宋·胡仲弓·恭和皇帝宸翰四絕句
- 於是泛淮航泗,於是沿鄒過魯,千古慕雩風(fēng)。 -- 出自宋·王奕·水調(diào)歌頭·吾玄終不白
- 村夫中庭涕泗下,歸聞野老吞聲哭。 -- 出自宋·仇遠·州廳設(shè)醮即事
- 尼山一何高,泗洙一何深。 -- 出自宋·熊禾·別永福諸友
- 蕭索風(fēng)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蒼蒼。 -- 出自唐·劉滄·經(jīng)曲阜城
- 浮磬依稀類泗濱。 -- 出自元·許有壬·南鄉(xiāng)子·波漾石粼粼
- 漫郎家住黃泗浦,閑看飛花坐北窗。 -- 出自元·郯韶·題漁家壁
- 千古微茫洙泗,浩浩發(fā)源伊洛,百折障狂瀾。 -- 出自元·王惲·水調(diào)歌頭 壽雪齊
- 東望滄溟涕泗垂,閨中少婦亦沾衣。 -- 出自明·袁凱·城西送鄧生
- 對我噓唏涕泗下,孝子之心真可悲。 -- 出自宋·石介·又送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