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在第6個字的詩句
松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 出自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
- 竹疏虛檻靜,松密醮壇陰。 -- 出自唐·張泌·女冠子·露花煙草
- “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水寒深見石,松晚靜聞風(fēng)。”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眾目悅芳艷,松獨守其貞。”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fēng)琴里。 -- 出自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 蘭秋香風(fēng)遠(yuǎn),松寒不改容。 -- 出自唐·李白·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 蘿月掛朝鏡,松風(fēng)鳴夜弦。 -- 出自唐·李白·贈嵩山焦煉師
- 皇恩雪憤懣,松柏含榮滋。 -- 出自唐·李白·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zhuǎn)碧。 -- 出自唐·李白·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 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煙。 -- 出自唐·李白·過四皓墓
-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 出自唐·李白·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 古木朔氣多,松風(fēng)如五弦。 -- 出自唐·李白·大庭庫
-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 -- 出自唐·李白·尋山僧不遇作
- 猿嘯千溪合,松風(fēng)五月寒。 -- 出自唐·李白·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 出自唐·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 出自唐·李白·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 蘿月掩空幕,松霜結(jié)前楹。 -- 出自唐·李白·秋夕書懷
- 攝身凌青霄,松風(fēng)拂我足。 -- 出自唐·李白·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 天竺森在眼,松風(fēng)颯驚秋。 -- 出自唐·李白·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 故山空復(fù)夢松楸。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二女戲口鼻,松膏以為糧。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 出自宋·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 蘚書標(biāo)洞府,松蓋偃天壇。 -- 出自宋·蘇軾·送范景仁游洛中
- 自知醉耳愛松風(fēng),會揀霜林結(jié)茅舍。 -- 出自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 風(fēng)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 出自宋·蘇軾·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 (近制,以椽燭松明易糝盆。 -- 出自宋·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巖起
- 士作歲寒知松柏詩龍蟄雖高臥,雞鳴不廢時。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效進(jìn)
- 云碓水自舂,松門風(fēng)為關(guān)。 -- 出自宋·蘇軾·峽山寺(傳奇所記孫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
- 幽夢隨子去,松花落衣巾。 -- 出自宋·蘇軾·送襄陽従事李友諒歸錢塘
- 不嫌霧谷霾松柏,終恐虹梁荷棟桴。 -- 出自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
- 路窮斤斧絕,松桂得干霄。 -- 出自宋·蘇軾·南寺
- 結(jié)茅窮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盧。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 歲寒君記取,松雪看蒼鱗。 -- 出自宋·蘇軾·真覺院有洛花花時不暇往四月十八日與劉景文
- 君方掃雪收松子,我已開榛得茯苓。 -- 出自宋·蘇軾·予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shù)萬株,皆中梁柱矣。
- 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見新芽摘杞叢。 -- 出自宋·蘇軾·次韻樂著作野步
- 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 -- 出自宋·蘇軾·參寥上人初得智果院會者十六人分韻賦詩軾得
- 不辭清曉扣松扉,卻值支公久不歸。 -- 出自宋·蘇軾·書辯才白云堂壁
- 竹杪飛華屋,松根泫細(xì)泉。 -- 出自宋·蘇軾·同王勝之游蔣山
-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還有辟邪香。 -- 出自宋·蘇軾·沉香石
- 夜窗騷騷鬧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 出自宋·蘇軾·次韻章傳道喜雨(禱常山而得。)
-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 出自宋·蘇軾·萬松亭(并敘)
- 細(xì)看落墨皆松瘦,想見掀髯正鶴孤。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見寄
- 亦復(fù)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 出自宋·蘇軾·上元夜(惠州作)
-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斯干
-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yīng)候[2]
-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 出自唐·杜甫·寄韓諫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