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在第3個字的詩句
曳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 出自唐·李白·古風(fēng) 其十九
- 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 -- 出自唐·李白·結(jié)客少年場行
- 雖非曳裾者,庇蔭或華屋。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雄雉曳修尾,驚飛向日斜。 -- 出自宋·蘇軾·食雉
- 江邊曳杖桄榔瘦,林下尋苗蓽撥香。 -- 出自宋·蘇軾·桄榔杖寄張文潛一首時初聞黃魯直遷黔南范淳
- 雄雄曳修尾,驚飛向日斜。 -- 出自宋·蘇軾·食
- 朝行曳杖青牛嶺,崖泉咽咽千山靜。 -- 出自宋·蘇軾·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
- 帔裾曳黃絹,須發(fā)垂青絲。 -- 出自唐·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煉師五十韻
- 融融曳曳召元?dú)猓犞挥X心平和。 -- 出自唐·白居易·五弦彈-惡鄭之奪雅也
- 徐行曳藤杖,小立岸紗巾。 -- 出自宋·陸游·秋興
- 行歌曳杖到新塘,銀闕瑤臺無此涼。 -- 出自宋·陸游·秋日郊居
- 龜常曳尾豈非樂? -- 出自宋·陸游·老學(xué)庵北窗雜書
- 白頭曳杖人爭看,共嘆浮生七十稀。 -- 出自宋·陸游·春夏之交風(fēng)日清美欣然有賦
- 悠哉曳杖行,樂此清夜永。 -- 出自宋·陸游·醉中步月湖上
- 尚書曳履上星辰,小為東陽作主人。 -- 出自宋·陸游·婺州州宅極目亭
- 浩歌曳杖出柴扉,不管三更露濕衣。 -- 出自宋·陸游·夜半讀書罷出門徙倚久之歸賦長句
- 幽人曳杖上青冥,掠面風(fēng)輕宿醉醒。 -- 出自宋·陸游·中夜起登堂北小亭
- 山前曳杖尋僧去,林下收棋送客歸。 -- 出自宋·陸游·題幽居壁
- 山行曳杖水拏舟,走遍茫茫禹畫州。 -- 出自宋·陸游·客意
- 閑來曳拄杖,臘月日已長。 -- 出自宋·陸游·游萬里橋南劉氏小園
-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 出自先秦·屈原·天問
- 妖夫曳衒,何號于市? -- 出自先秦·屈原·天問
- 鳴環(huán)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 -- 出自唐·王勃·雜曲歌辭·秋夜長
- 牽頭曳足,先斷腰膂。 -- 出自唐·韓愈·元和圣德詩
- 飄香曳舞袖,帶粉泛妝樓。 -- 出自唐·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風(fēng)
- 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躋。 -- 出自唐·韓翃·經(jīng)月巖山
- 燒香曳簟眠清樾。 -- 出自宋·范成大·醉落魄/一斛珠
- 蕭灘曳長煙,合草炯?xì)堁? -- 出自宋·范成大·清江臺在臨江郡圃西岡上張安國題榜
-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聲愁碧霄。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橫吹曲辭·長安道
- 差肩曳長裾,總轡奉和鈴。 -- 出自唐·盧綸·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fā)崔補(bǔ)闕峒
- 溶溶曳曳自舒張,不向蒼梧即帝鄉(xiāng)。 -- 出自唐·羅隱·浮云
- 歸來曳履苔逕滑,醉倒閉門春日斜。 -- 出自宋·蘇轍·司馬君實(shí)端明獨(dú)樂園
- 彩翼曳、扶搖宛轉(zhuǎn),雩龍降尾交新霽。 -- 出自宋·吳文英·鶯啼序
- 素帶曳長飚,華纓結(jié)遠(yuǎn)埃。 -- 出自南北·鮑照·代放歌行
- 黃癯曳羸筋,蘇厚凝腯膚。 -- 出自宋·賀鑄·懷寄周元翁十首
- 朱門曳裾地,槐柳自成行。 -- 出自宋·賀鑄·游盱眙南山示楊介
- 門闌曳裾客,皆自許人豪。 -- 出自宋·賀鑄·送王西樞出鎮(zhèn)鄭圃八首之七
- 雀舫曳疏簾,蛛網(wǎng)浮杯,但日日鸞簫吹度。 -- 出自清·朱彝尊·洞仙歌·韶光最好
- 醉醒曳杖訪松關(guān),正在黃昏杳靄間。 -- 出自宋·白玉蟾·夢中得五十六字
- 冷云曳山腰,暗水洗石骨。 -- 出自宋·白玉蟾·戴月游西林
- 我無曳尾乞憐態(tài),早作灰心不仕謀。 -- 出自宋·白玉蟾·贈天慶觀
- 遠(yuǎn)道曳故屐,馀春會高齋。 -- 出自唐·戴叔倫·敬報(bào)孫常州二首
- 浩歌曳柴車,詎羨丹轂尊。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酬別蔡十二見贈
- 身輕曳羽霞襟狹,髻聳峨煙鹿幘高。 -- 出自唐·陸龜蒙·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 從容曳履,衣錦賦歸歟。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西掖南宮
- 微開曳履處,常對講經(jīng)前。 -- 出自宋·無名氏·禮闈階前春草生
- 千指曳繩車四輪,擊鼓助力歸東陌。 -- 出自宋·梅堯臣·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 芒鞋曳杖逐鐮籠,當(dāng)午未食饑燒心。 -- 出自宋·晁補(bǔ)之·閻子常攜琴入村
- 杳然曳縷虛凝,入寥天一。 -- 出自元·姬翼·江神子慢 詠香
- 飄然曳杖出門去,無數(shù)好山江上橫。 -- 出自唐·殷堯藩·李舍人席上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