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在第9個字的詩句
承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誰知本無作,千古自承風。 -- 出自宋·蘇軾·神宗皇帝挽詞三首
- 老手便劇郡,高懷厭承明。 -- 出自宋·蘇軾·送錢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 卜年七百,方過歷以承天;有臣三千,咸一心而戴后。 -- 出自宋·蘇軾·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
- 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 出自先秦·詩經·抑
- 況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候[2]
- 沾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 出自唐·杜甫·送李卿曄(曄,淮安忠公琇之子,時以罪貶嶺
- 蹉跎病江漢,不復謁承明。 -- 出自唐·杜甫·送覃二判官
- 主人慎勿語,中尉正承恩。 -- 出自唐·白居易·宿紫閣山北村
- 布裘寒擁頸,氈履溫承足。 -- 出自唐·白居易·洗竹
- 憶為近臣時,秉筆直承明。 -- 出自唐·白居易·聞早鶯
- 早接清班登玉陛,同承別詔直金鑾。 -- 出自唐·白居易·重贈李大夫
- 昔征從典午,今出自承明。 -- 出自唐·白居易·重到江州感舊游題郡樓十一韻
- 年衰自無趣,不是厭承明。 -- 出自唐·白居易·夏夜宿直
- 〔走筆成〕束帶趨承明。 -- 出自唐·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 舊襲家風號散人,晚承恩詔賜閑身。 -- 出自宋·陸游·戲遣老懹
- 久厭俗情生眼白,近承天詔賜顏酡。 -- 出自宋·陸游·蛾眉村旅舍作
- 聞赤松之清塵兮,愿承風乎遺則。 -- 出自先秦·屈原·遠游
-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 出自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 中流雜蜃氣,欄楯相承翼。 -- 出自宋·王安石·垂虹亭
- 圣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 -- 出自唐·岑參·潼關鎮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 仙郎去得意,亞相正承恩。 -- 出自唐·岑參·送崔員外入秦因訪故園
- 迎親就江水,厭直出承明。 -- 出自宋·歐陽修·吊黃學士三首
- 疏蘭尚染煙,殘菊猶承露。 -- 出自唐·李世民·山閣晚秋
- 今日四株高下碧,相承一樣八千春。 -- 出自宋·楊萬里·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 平王漸昏惑,無極轉承恩。 -- 出自唐·元稹·楚歌十首
- 仙盤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 出自唐·李嶠·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群僚應制
- 恍恍恐不真,猶未苦承望。 -- 出自唐·王建·聞故人自征戍回
- 旌節居汴水,四方皆承風。 -- 出自唐·張籍·董公詩
- 舊住紅樓通內院,新承墨詔賜齋錢。 -- 出自唐·張籍·贈道士宜師
- 登途建隼旟,勒駕望承明。 -- 出自唐·韋應物·自尚書郎出為滁州刺史(留別朋友兼示諸弟)
-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 出自唐·高適·薊中作
- 貢文齊受寵,獻禮兩承歡。 -- 出自唐·盧綸·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后歸覲
- 處世既孤特,傳家無承襲。 -- 出自唐·皮日休·秋夜有懷
- 養雛數毛羽,初不及承奉。 -- 出自宋·黃庭堅·上冢
- 志道斯近神,莊生說承蜩。 -- 出自宋·黃庭堅·贈陳公益
- 徹絪深屈體,屏蓋切承天。 -- 出自宋·蘇轍·郊祀慶成
- 機云今繼美,載協舊承家。 -- 出自宋·司馬光·遠張景昱昌秀才啊弟詩卷
- **沆瀣橫空,待高承仙掌,□調精液。 -- 出自元·元好問·念奴嬌·金神按節
- 行看換龜紐,奏最謁承明。 -- 出自唐·權德輿·郴州換印緘遣之際,率成三韻,因寄李二兄員
- 寇恂朝望重,計日謁承明。 -- 出自唐·錢起·送張中丞赴桂州
- 遙羨枚皋扈仙蹕,偏承霄漢渥恩濃。 -- 出自唐·錢起·和李員外扈駕幸溫泉宮
- 佇聞收組練,鏘玉會承明。 -- 出自唐·錢起·送李九歸河北
- 藏舟移夜壑,棲鵩去承塵。 -- 出自宋·梅堯臣·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
-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顏。 -- 出自宋·梅堯臣·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會
- 高吟歸去詩,潺湲淚承睫。 -- 出自宋·王禹偁·懷賢詩之李兵部
- 酒趁嫩醅嘗格韻,花承曉露看精神。 -- 出自宋·邵雍·年老逢春十三首
- 沒人覷自在縱橫,敢承 -- 出自元·姬翼·望梅花 衲襖
- 自傷庚子日,鵩鳥上承塵。 -- 出自唐·顧況·酬唐起居前后見寄二首
- 邦人為公恨,不見相承平。 -- 出自宋·宋祁·章靖馮公哀詞
- 從茲詒翼永,斯萬見承平。 -- 出自宋·宋祁·皇太子誕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