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愧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 -- 出自清·秋瑾·九日感賦
- 同觀洗耳人,千古應(yīng)無愧。 -- 出自唐·李白·棲賢寺
- 回顧驚君珠玉側(cè),同升愧我粃糠前。 -- 出自宋·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巖起
- 知非笑昨夢,食力免內(nèi)愧。 -- 出自宋·蘇軾·糴米
- 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 出自唐·杜甫·題省中院壁
- 唯此未忘懷,有時猶內(nèi)愧。 -- 出自唐·白居易·詠懷
- 所得皆過望,省躬良可愧。 -- 出自唐·白居易·春日閑居三首
- 諫紙忽盈箱,對之終自愧。 -- 出自唐·白居易·初授拾遺
- 既得脫塵勞,兼應(yīng)離慚愧。 -- 出自唐·白居易·和知非
- 自從返田畝,頓覺無憂愧。 -- 出自唐·白居易·適意兩首
- 壯心誰復(fù)識,撫事有余愧。 -- 出自宋·陸游·白塔道中乘臥輿行
- 惟抱夷齊心,飲之可無愧。 -- 出自宋·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八·天門泉
- 毋臨煩刻畫,返樸吾所愧。 -- 出自宋·范仲淹·酬和黃太博
- 聞道諒知榮,含毫孰忘愧。 -- 出自唐·李世民·詠司馬彪續(xù)漢志
- 銘心有所待,視足無所愧。 -- 出自唐·元稹·雜曲歌辭·出門行
- 生來于君一歲長,決去愧我三年遲。 -- 出自宋·范成大·寄題鹿伯可見一堂
- 開口即有求,私心豈無愧。 -- 出自唐·劉長卿·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別
- 功成良可錄,道在知無愧。 -- 出自唐·劉長卿·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 機杼十縑單,慵疏百函愧。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答故人見諭
- 但令守吾貞,死生浩無愧。 -- 出自宋·文天祥·有感呈景山校書諸丈
- 吾順茍不虧,吾寧始無愧。 -- 出自宋·文天祥·贈莆陽卓大著順寧精舍三十韻
- 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 -- 出自唐·高適·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
- 倘得作杜根,傭保何足愧。 -- 出自唐·皮日休·酒中十詠·酒壚
- 啜羹不如放麑,樂羊終愧巴西。 -- 出自宋·黃庭堅·有懷半山老人再次韻二首
- 長子念衰老,遠行重慚愧。 -- 出自宋·蘇轍·次遲韻二首
-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 出自宋·蘇轍·夏至後得雨
- 力小難自欺,心安似無愧。 -- 出自宋·蘇轍·悟老住慧林
- 晏子不愿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 出自宋·蘇轍·上巳後
- 誠非古人比,拜賜得無愧。 -- 出自宋·司馬光·謝王道濟惠古詩古石器
- 予今幸已多,敢不自知愧。 -- 出自宋·司馬光·八月十七日夜省直紀事呈同舍
- 道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 -- 出自宋·蘇舜欽·慶州敗
- 年紀信不留,弛張良自愧。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古人名詩
- 收殘喜氣蒸炊,蜜蜂慚愧空多知。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二
- 然此海客心,還應(yīng)無有愧。 -- 出自宋·梅堯臣·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
- 我讀才一過,不覺顏起愧。 -- 出自宋·梅堯臣·汝州王制待以長篇勸予復(fù)飲酒因謝之
- 獨不負春風,塵纓此懷愧。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太祝同諸君游園湖見寄
- 豐稔即加籩,列鼎又何愧。 -- 出自宋·王禹偁·蔬食示舍弟禹圭并嘉佑
- 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 -- 出自宋·邵雍·病亟吟
- 俯仰天地間,自知無所愧。 -- 出自宋·邵雍·不去吟
- 賴客同門生,曠蕩乃不愧。 -- 出自宋·晁補之·北京學(xué)直舍對客
- 盈盈府中誰憐此,為君愧慚黃夫子。 -- 出自宋·晁補之·復(fù)用前韻答明略并呈魯直
- 零落壁間詩,豈特彼所愧。 -- 出自宋·陳師道·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 狂屈欲言還忘,季咸自愧無功。 -- 出自元·姬翼·西江月·拍塞虛空無外
- 嗟余百不偶,六尺自知愧。 -- 出自宋·張耒·種薤
- 形穢向逢珠在側(cè),聯(lián)坐愧用狗續(xù)貂。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茫茫坐三復(fù),心面自相愧。 -- 出自宋·王令·中夜二首
- 何為爭市朝,以死博一愧。 -- 出自宋·方岳·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
- 緇女尚如斯,蟬冠當不愧。 -- 出自明·宋濂·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
- 久知筋力負驅(qū)馳,我已愧子郎官佐。 -- 出自明·李東陽·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
- 茫茫宇宙中,幾個知慚愧。 -- 出自宋·釋師觀·上伯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