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詩句
尺在第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 出自唐·李白·上留田行
- 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 -- 出自唐·李白·北上行
- 尺蠖以時屈,其伸亦非求。 -- 出自宋·蘇軾·雷州八首
-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 出自宋·蘇軾·與趙陳同過歐陽叔弼新治小齋戲作
- 尺宅足自庇,寸田有余畦。 -- 出自宋·蘇軾·贈王仲素寺丞(名景純。)
- 尺書真是髯手跡,起坐熨眼知有無。 -- 出自宋·蘇軾·喜劉景文至
- 尺書前日至,版筑不時操。 -- 出自唐·杜甫·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 尺素始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 暮春
- 尺布與斗粟,咄哉彼何人。 -- 出自宋·辛棄疾·周氏敬榮堂詩
- 尺素忽驚來梓澤,雙金不惜送蓬山。 -- 出自唐·白居易·將發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寵行以長句
尺在第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出自·屈原·卜居
- 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 出自··已涼
-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譯文及賞析 -- 出自··
- “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宋··
-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 出自唐·李白·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馀論,后見王直
-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 出自唐·李白·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 咫尺江山分楚越。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 百尺飛瀾鳴碧井。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回風落景
- )尺一東來喚我歸,衰年已迫故山期。 -- 出自宋·蘇軾·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于東堂閱舊
尺在第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令傳尺素報情人。 -- 出自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燦如綺。 -- 出自唐·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 手跡尺素中,如天落云錦。 -- 出自唐·李白·酬崔十五見招
- 佳人尺書到,客子中夜喟。 -- 出自宋·蘇軾·與頓起孫勉泛舟探韻得未字
- 坡陀尺寸間,宛轉陵巒足。 -- 出自宋·蘇軾·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寶也王晉卿以小詩借觀,
- 驚聞尺書到,喜有新詩辱。 -- 出自宋·蘇軾·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
- 雖無尺箠與寸刃,口吻排擊含風霜。 -- 出自宋·蘇軾·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問東坡學種松。 -- 出自宋·蘇軾·予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萬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 去天尺五抱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 出自宋·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 -- 出自唐·杜甫·洗兵馬
尺在第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 出自·李白·贈崔侍郎·其一
- 高梧百尺夜蒼蒼,亂掃秋星落曉霜。 -- 出自清·鄭板橋·詠梧桐
-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 出自唐·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 出自宋·楊萬里·新柳
-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出自唐·李嶠·風
- “過江三尺浪,入竹萬竿斜。”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 出自唐·李白·贈從弟冽
-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 出自唐·李白·送楊少府赴選
-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 出自唐·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尺在第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 出自清·蘇曼殊·本事詩十首·選二
-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出自唐·李白·夜宿山寺
-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出自唐·李白·獨不見
-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出自唐·殷堯藩·同州端午
-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出自·殷堯藩·同州端午
- 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 -- 出自唐·李白·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馀論,后見王直
- 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 出自唐·李白·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 二山在咫尺,靈藥非草木。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
-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 出自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 -- 出自宋·蘇軾·真興寺閣
尺在第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 出自清·吳梅村·鴛湖曲
-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出自·晏殊·蝶戀花
-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出自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典盡客衣三尺雪,煉精詩句一頭霜。 -- 出自唐·王建·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
-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 出自唐·白居易·賣炭翁
- 瀑布風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 -- 出自明·朱栴·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賀蘭山作
-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全詩鑒賞 -- 出自··
-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出自··
- 時下凌宵百尺英。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 不用纏頭千尺錦。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銀錚旋品
尺在第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 出自唐·杜甫·漫成一首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出自唐·李白·贈汪倫
-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 -- 出自清·宋琬·蝶戀花·旅月懷人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出自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出自··
-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 出自唐·李白·蜀道難
-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 出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尺在第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 -- 出自宋·孫道絢·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 一落泥途跡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出自宋·蘇軾·次韻鄭介夫二首
- 傳看一座聳,勸著尺書呼。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父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 維水之利,千里咫尺。 -- 出自宋·蘇軾·何公橋
-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渾。 -- 出自宋·蘇軾·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
-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 出自宋·蘇軾·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 是斷是度,是尋是尺。 -- 出自先秦·詩經·閟宮
- 更想隆中,臥龍千尺,高吟才罷。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被公驚倒瓢泉
- 翻嗟寸步隔,卻厭尺書頻。 -- 出自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閑游,悵然興懷,憶與微之同賞,因
- 腰間(一作下)無尺組。 -- 出自唐·王維·偶然作六首
尺在第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 出自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 出自唐·李商隱·霜月
-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十分滿醆黃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塵。”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一帆暝色鷗邊雨,數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千年駁蘚明山履,萬尺垂蘿入水心”全詩鑒賞 -- 出自··
-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 出自唐·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 君有數斗酒,我有三尺琴。 -- 出自唐·李白·悲歌行
- 白玉換斗粟,黃金買尺薪。 -- 出自唐·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 時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重廉藺。 -- 出自唐·李白·醉後贈從甥高鎮
尺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 出自唐·李頎·古意
- “九重城里春來早,百尺樓頭日落遲。”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 -- 出自唐·李白·南軒松
- 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 出自唐·李白·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 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 出自唐·李白·擬古其一
- 白日可撫弄,清都在咫尺。 -- 出自唐·李白·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 青煙蔓長條,繚繞幾百尺。 -- 出自唐·李白·黃葛篇
- 別來能幾日,草木長數尺。 -- 出自唐·李白·春歸終南山松龕舊隱
-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馀尺。 -- 出自唐·李白·江行寄遠
尺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縱明月相思千里隔。夢咫尺。勤書尺。 -- 出自宋·賀鑄·琴調相思引·送范殿監赴黃崗
- 白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 -- 出自宋·蘇軾·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 自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 -- 出自宋·蘇軾·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 皇天何時反炎燠,愧此八尺黃琉璃。 -- 出自宋·蘇軾·寄蘄簟與蒲傳正
- 門前商賈負椒荈,山后咫尺連巴蜀。 -- 出自宋·蘇軾·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龍寺
- 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 出自宋·蘇軾·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 方知陽氣在流水,沙上盈尺江無澌。 -- 出自宋·蘇軾·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
- 誤拋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 出自宋·蘇軾·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 謂神君之既返兮,曾顏咫尺之不違。 -- 出自宋·蘇軾·上清詞
- 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須眉蒼。 -- 出自唐·杜甫·洗兵馬
尺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離別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出自··
-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 -- 出自唐·李白·搗衣篇
- 何人得俊窺魚矼,舉叉絕叫尺鯉雙。 -- 出自宋·蘇軾·江西
- 病妻起斫銀絲膾,稚子歡尋尺素書。 -- 出自宋·蘇軾·杜介送魚
- 江心蟠石生桃竹,蒼波噴浸尺度足。 -- 出自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 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 -- 出自唐·杜甫·贈韋七贊善
- 門外蒼官千百輩,盡堂堂、八尺須髯古。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 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
-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余。 -- 出自唐·白居易·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 潭州丞相憐衰疾,細字時收尺素書。 -- 出自宋·陸游·霜天雜興
- 中年妄意慕軻雄,白首終希尺寸功。 -- 出自宋·陸游·北窗懷友
尺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 --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 “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 出自宋·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 天工呈瑞足人心,平地今聞一尺深。 -- 出自宋·蘇軾·雪詩八首
- 中郎不眠仰看屋,得此古椽圍尺竹。 -- 出自宋·蘇軾·歐陽晦夫惠琴枕
- 遙聞爭誦十行語,無異親巡六尺輿。 -- 出自宋·蘇軾·次韻張昌言喜雨
- 漢家將軍一丈佛,詔賜天池八尺龍。 -- 出自宋·蘇軾·聞洮西捷報
- 恨無揚子一區宅,懶臥元龍百尺樓。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 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 出自宋·蘇軾·壽星院寒碧軒
-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 出自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尺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 出自宋·周邦彥·蘭陵王·柳
- 縱明月相思千里隔。夢咫尺。勤書尺。 -- 出自宋·賀鑄·琴調相思引·送范殿監赴黃崗
- 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 -- 出自唐·李白·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云是偽作 )
-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 -- 出自宋·蘇軾·仙都山鹿
-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 出自唐·杜甫·古柏行
-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 出自唐·杜甫·白絲行
- 白帝城門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 出自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 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 -- 出自唐·白居易·繚綾
- 步登龍尾上虛空,立去天顏無咫尺。 -- 出自唐·白居易·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
尺在第一十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舊法以尺生律,今以黍定律,以律生尺。 -- 出自宋·蘇軾·景仁和賜酒燭詩復次韻謝之(時公方進新樂。
- 分海減海力,俠客有謀,人不識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 出自唐·元稹·雜曲歌辭·俠客行
- 欲成《古史》須咨考,陋巷何因接尺椽。 -- 出自宋·蘇轍·答顏復國博
- 是時丞相氣尚豪,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 -- 出自清·朱彝尊·玉帶生歌并序
- 但壽煙起處,千山天遠,壽杯滿後,千尺泉清。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快閣春邊
- 縱風流別駕,難淹紫詔,行對天顏咫尺。 -- 出自宋·方岳·瑞鶴仙·中元才過節
- 婪酣大肚飽清氣,但見瓊流珠液百尺垂唅呀。 -- 出自宋·李石·蝦蟆碚
- 袞繡歸來,水晶宮里,燕處超然,去天尺五。 -- 出自宋·李商英·醉蓬萊·慶朋良相遇
- 但壽煙起處,千山天遠,壽杯滿處,千尺泉清。 -- 出自元·沈禧·沁園春 壽縣令代人作 花城允政,喜迎鳧舄
- 盡教我低頭,三間茅屋,從他高步,百尺危竿。 -- 出自元·謝應芳·沁園春 晨起對雪,復寫余懷
尺在第一十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狐裘臥載錦駝車,酒醒冰髭結亂珠;三尺馬鞭裝白玉,雪中畫字草軍書。 -- 出自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
- 煙外帶愁橫,荷苒苒,展涼云,橫臥虹千尺。 -- 出自宋·姜夔·驀山溪·與鷗為客
- 吾徒奈何縱嫚游,君不見禹重寸陰輕尺璧。 -- 出自宋·黃庭堅·新涼示同學
- 豈不勝俛首塵埃百僚底,南北推遷隨尺紙。 -- 出自宋·賀鑄·送武庠歸隱終南
- 想寂寞、人在簾櫳,望鴻雁欲來,又催刀尺。 -- 出自元·張翥·解連環 留別臨川諸友
- 載之以長河萬斛之艦,貯之以齊云百尺之樓。 -- 出自宋·艾性夫·天下第二鐘歌
- 昔人有卷長繩投,擊以南山之巨石,百尺不徹深潭湫。 -- 出自宋·孔武仲·彭澤縣
- 蕭郎負此文武之全才,當臥元龍樓百尺。 -- 出自宋·李伯玉·送蕭晉卿西行
- 鰲轉海運兮纖鱗片甲,雷奔電兮寸毫尺氂。 -- 出自宋·釋重顯·送勝因長老
- 你有一丈還你一丈,你有一尺還你一尺。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尺在第一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 出自·鄭谷·淮上漁者
- 塵世換、老盡青山,鋪成明月,瑞物已深三尺。 -- 出自宋·辛棄疾·蘇武慢·帳暖金絲
- 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鏘然轆轤聲,百尺鳴古井,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 出自宋·陸游·夜汲井水煮茶
- 君不見劍峰低空絕行跡,諸葛祠前二千尺,霜皮溜雨苔花蝕,至今父老猶能識。 -- 出自元·王冕·老柏圖為張心田賦
- 君不見癸丑諸賢奉親策,武成殿前天咫尺。 -- 出自宋·方岳·題義約
- 平生眼底未曾見,物以希有來珍奇,世間尺子乏英骨,{左犭右屯}犬雖多安用為。 -- 出自宋·王炎·留獻之初得孫
- 君記取、黃鶴樓前,紫荊臺上,神有青蛇三尺。 -- 出自元·凌云翰·蘇武慢·身在云間
- 曾聽得、碧眼胡僧,布袍滄海,直下釣絲千尺。 -- 出自元·虞集·蘇武慢·對酒當歌
- 常恐計不就,更以詩屢動,江湖秋水高,百尺風帆健。 -- 出自宋·孔文仲·次錢穆父新涼可喜
- 我有新愁寫不得,山骨鱗鱗忽起脊,中間尺余馬蹄跡。 -- 出自明·袁中道·麻城道中二首
尺在第一十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少時酒隱東海濱,結交盡是英豪人,龍泉三尺動牛斗,陰符一編役鬼神。 -- 出自宋·陸游·夏夜大醉醒後有感
- 門掩西風,橋橫斜照,青翼未來,濃塵自起,咫尺鳳幃,合有人相識。 -- 出自宋·周邦彥·雙頭蓮·一抹殘霞
-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蟠屈身長八十尺。 -- 出自唐·貫休·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
-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盤屈身長八十尺。 -- 出自唐·齊己·謝徽上人見惠二龍障子,以短歌酬之
- 傾城幼客,風流是、聯句送鉤,箋綠綃紅遞書尺。 -- 出自宋·方千里·蘭陵王·晚煙直
- 然則摛墨池之華,擷彩筆之芳,發其緒余,書尺七襄,固知其自然云錦之章也。 -- 出自宋·岳珂·李公擇嘉裕帖贊
- 擬從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 -- 出自宋·家鉉翁·假館詩
- 大庾獄中將兩日,移來綏署候審室,室長八尺寬四尺,一榻填滿剩門隙;五副腳鐐響鋃鐺,匍匐膝行上下床,①獄門咫尺隔萬里,②守者持槍長相 -- 出自近代·劉伯堅·移獄
- 雙林傅大士儒履道冠,蔣山梁寶公剪刀曲尺,笑倒生公臺畔石。 -- 出自宋·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尺在第一十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尺在第二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巴東煙雨秋,渭上風雪夕,至今客枕夢,萬里不能尺。 -- 出自宋·陸游·思歸
- 壯哉雨點車軸同,山摧江溢路不通,連根拔出千尺松。 -- 出自宋·陸游·龍掛
- 斜吹疏雨濕秋江,霜風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長。 -- 出自宋·秦觀·秋興九首其五擬李白
- 弟兄同懷不可見,應亦夢覺嗟遠程,太白山前一尺雨,桑下問蠶田問耕。 -- 出自宋·梅堯臣·送韓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 監院道房曾幾歷,仍列承光似還璧,相望瓊島咫尺近,豈必銅仙獨淚滴。 -- 出自清·乾隆·觀承光殿玉甕再作歌
- 交炭不論斤,每十必加一;量竹不計圍,每丈每贏尺。 -- 出自宋·王邁·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并序
- 櫻桃花開山雨紅,有客乘舟云水東,舟空只余三尺桐。 -- 出自明·葛一龍·史滄如攜琴過訪
尺在第二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尺在第二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尺在第二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尺在第二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尺”同音字
- 尺
- 池
- 伬
- 侈
- 侙
- 傺
- 勅
- 勑
- 匙
- 卶
- 叱
- 叺
- 吃
- 呎
- 哧
- 啻
- 喫
- 嗤
- 噄
- 垑
- 墀
- 妛
- 媸
- 弛
- 彨
- 彲
- 彳
- 恜
- 恥
- 慗
- 憏
- 懘
- 抶
- 持
- 摛
- 攡
- 敕
- 斥
- 杘
- 欼
- 歯
- 殦
- 湁
- 漦
- 灻
- 熾
- 烾
- 熾
- 瓻
- 癡
- 痸
- 瘛
- 癡
- 眵
- 瞝
- 竾
- 笞
- 筂
- 箎
- 篪
- 粚
- 絺
- 翄
- 翅
- 翤
- 翨
- 恥
- 肔
- 胣
- 胵
- 腟
- 茌
- 荎
- 蚇
- 蚩
- 蚳
- 螭
- 袲
- 袳
- 裭
- 褫
- 訵
- 誺
- 謘
- 豉
- 貾
- 赤
- 赿
- 趩
- 踟
- 遲
- 迡
- 遅
- 遟
- 遫
- 遲
- 鉓
- 鉹
- 銐
- 鍉
- 雴
- 飭
- 飭
- 馳
- 馳
- 魑
- 鴟
- 鵄
- 鶒
- 鷘
- 鴟
- 麶
- 黐
- 齒
- 齝
- 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𠔒
- 𢜳
- 𤆍
- 𤸪
- 𦐉
- 𦥊
- 𦳚
- 𧼪
- 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