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寒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 出自宋·林逋·孤山寺端上
-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 出自唐·杜甫·閣夜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出自·佚名·警世賢文
- 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 -- 出自宋·李甲·帝臺春·芳草碧色
- 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 出自清·王士禎·蝶戀花·和漱玉詞
-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 出自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 不剪春衫愁意態。過收燈、有些寒在。 -- 出自宋·史達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
-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 出自五代·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 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 出自清·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 出自宋·雷震·村晚
- 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 -- 出自清·慧霖·閏中秋玩月
-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 出自宋·陸游·夜泊水村
- 送數聲驚雁,下離煙水,嘹唳度寒云。 -- 出自宋·孔夷·南浦·旅懷
- 柏府樓臺銜倒影,茅茨松竹瀉寒聲。 -- 出自明·王守仁·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
-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 出自·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 出自··已涼
-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譯文及賞析 -- 出自··
- 描寫思鄉的詩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出自··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 出自··
- 離別的詩句: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出自··
-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 出自唐·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 踏冰凌兢戰疲馬,扣門剝啄驚寒鴉。 -- 出自宋·蘇軾·興龍節侍宴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
- 日暮無人鷗鳥散,空留野水伴寒蘆。 -- 出自宋·蘇軾·絕句二首
- 不分清霜入小園,故將詩律變寒暄。 -- 出自宋·蘇軾·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霜筠亭
- 浪蕊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
- 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凄愴驚寒溫。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柳湖感物
- 惟有暮鴉知客意,驚飛千片落寒條。 -- 出自宋·蘇軾·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 功成頭白早歸來,共藉梨花作寒食。 -- 出自宋·蘇軾·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 豈無軒車駕熟鹿,亦有鼓吹號寒蛙。 -- 出自宋·蘇軾·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 有子不為謀置錐,虹霓吞吐忘寒饑。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晁無咎學士相迎
- 層層草木暗西嶺,瀏瀏霜雪鳴寒溪。 -- 出自宋·蘇軾·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 露重珠纓蒙翠蓋,風來石齒碎寒江。 -- 出自宋·蘇軾·登州孫氏萬松堂
- 沙苑茫茫蒺藜秋,風??霧鬣寒颼颼。 -- 出自宋·蘇軾·韋偃牧馬圖
- 翠色冷光何所似,墻東鬒發墮寒鴉。 -- 出自宋·蘇軾·謝宋漢杰惠李承晏墨
- 滿目縱觀天際迥,一腔收拾歲寒清。 -- 出自宋·蘇軾·舒嘯亭
- 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 出自宋·蘇軾·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
- 語有璨、忍之通,而詩無島、可之寒,吾甚嘉之,為和八首。 -- 出自宋·蘇軾·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并引)
- 擲棄浮名同敝屣,保全高節似寒松。 -- 出自宋·蘇軾·寄汝陰少師
- 玉琢青枝蕊綴金,仙肌不怕苦寒侵。 -- 出自宋·蘇軾·憶黃州梅花五絕
-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 -- 出自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 -- 出自唐·杜甫·解悶十二首
- 誅茅卜居總為此,五月仿佛聞寒蟬。 -- 出自唐·杜甫·楠樹為風雨所拔嘆
- 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 -- 出自唐·杜甫·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 馬度秦關雪正深,北來肌骨苦寒侵。 -- 出自唐·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 月澹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 -- 出自宋·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二首
- 空谷春遲懶卻梅,年年不肯犯寒開。 -- 出自宋·辛棄疾·和趙茂嘉郎中賦梅
-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 出自唐·白居易·晚秋夜
-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 -- 出自唐·白居易·馴犀-感為政之難終也
- 寂寞曹司非熟地,蕭條風雪是寒天。 -- 出自唐·白居易·初授贊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