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7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出自··
- 一朵才開,人家十里須知 -- 出自··
- 十五許嫁君,二十移所天。 -- 出自唐·李白·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 出自唐·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長亭。 -- 出自唐·李白·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 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 出自唐·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
- 一鳴即朱紱,五十佩銀章。 -- 出自唐·李白·贈劉都使
- 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 -- 出自宋·蘇軾·滿庭芳·香叆雕盤
- 元祐五年十月十四日。 -- 出自宋·蘇軾·柏
- ?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zé)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fù)用前韻二首?百日歸期恰及春,殘生樂事最關(guān)身。 -- 出自宋·蘇軾·出獄次前韻二首
- 嘗見其唱酬詩十余首,頓詩中及之。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頓起二首
- )酒醒夢斷四十秋。 -- 出自宋·蘇軾·送晁美叔發(fā)運右司年兄赴闕
- 弟子蒼髯年八十,養(yǎng)生世世授遺書。 -- 出自宋·蘇軾·失題二首
- 僧爽白雞(養(yǎng)二十余年,常立坐側(cè)聽經(jīng)。 -- 出自宋·蘇軾·鹽官絕句四首
- 其韻并寄茶二十一片折楊新曲萬人趨,獨和先生于蒍于。 -- 出自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
- 荔支至難長,二十四五年乃實。 -- 出自宋·蘇軾·再和曾仲錫荔支
- )與子皆去國,十年天一隅。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 過加祿鎮(zhèn)南二十五里大許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 出自宋·蘇軾·書黁公詩后(并敘)
- 元豐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夢游何人家,開堂西門有小園古井,井上皆蒼石,石上生紫藤如龍蛇,枝葉如赤箭。 -- 出自宋·蘇軾·石芝(并敘)
-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予,彈之有異聲,就視,琴頗損,而有十三弦。 -- 出自宋·蘇軾·破琴詩(并引)
- 紹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讀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 出自宋·蘇軾·寄鄧道士(并引)
-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六月
- 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無羊
- 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噫嘻
-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 出自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 十九授校書,二十聲輝赫。 -- 出自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 出自唐·杜甫·百憂集行
-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 出自唐·杜甫·月三首
-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fā)。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道人元是
- 學(xué)人言語,未曾十分巧。 -- 出自宋·辛棄疾·千年調(diào)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 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 -- 出自宋·辛棄疾·品令·更休說
- 一矢折甚易,累十力則艱。 -- 出自宋·辛棄疾·周氏敬榮堂詩
- 我問何所苦,四十垂白須。 -- 出自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 出自唐·白居易·短歌行
- 無憂亦無喜,六十六年春。 -- 出自唐·白居易·感事
- 又問年幾何,七十行欠二。 -- 出自唐·白居易·春日閑居三首
- 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閑。 -- 出自唐·白居易·偶作二首
- 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 -- 出自唐·白居易·感春
- 今日行年將七十,猶須慚愧病來遲。 -- 出自唐·白居易·病中五絕句
- 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 -- 出自唐·白居易·念金鑾子二首
- 有一征夫年七十,見弄涼州低面泣。 -- 出自唐·白居易·西涼伎
- 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 -- 出自唐·白居易·朱陳村
- 嗟君兩不如,三十在布衣。 -- 出自唐·白居易·讀鄧魴詩
-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豐盈。 -- 出自唐·白居易·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
- 毛鬢早改變,四十白髭生。 -- 出自唐·白居易·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
- 風(fēng)光拋得也,七十四年春。 -- 出自唐·白居易·齋居春久感事遣懷
- 五品不為賤,五十不為夭。 -- 出自唐·白居易·西掖早秋直夜書意 自此后中書舍人時作。
-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離塵。 -- 出自唐·白居易·題贈定光上人
-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歸。 -- 出自唐·白居易·贈友五首
- 四十已如此,七十復(fù)何知。 -- 出自唐·白居易·沐浴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