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在第6個字的詩句
裹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璞玉渾金表裹同,心知言動有陰功。 -- 出自宋·汪莘·壽高內翰
- 君不見張三裹青衫,李四著紫袍,黃金轉多官轉高。 -- 出自宋·汪莘·放歌行
- 殷出黃金骨裹淚,摻出白玉心中苦。 -- 出自宋·汪莘·擊鼓行
- 最是可憐云裹月,幾番陰翳幾番明。 -- 出自宋·鄭清之·夜雨
- 霞明東崦個裹,煙抹西山那邊。 -- 出自宋·劉學箕·東屯莊監秤六言三首
- 昔共從師未裹頭,如今雙鬢各驚秋。 -- 出自宋·王邁·寄陳起予宗夏二首
- 作佛何曾要裹纏,頂門尚欠世間錢。 -- 出自宋·李昴英·行者了寬等題錢買度牒疏四章
- 中使傳宣內裹來,輔臣拜飲九霞杯。 -- 出自宋·王同祖·觀錫宴宣勸
- 簪得寸進尺裹紫囊,玉立凜正色。 -- 出自宋·胡仲弓·夜夢蒙仲書監作二象笏與余各分其一覺而有賦
- 游士登門索裹糧,塵埃冉冉化衣裳。 -- 出自宋·仇遠·游士
- 貢聯包匭旅裹糧,驢驅馬馱力角奮。 -- 出自元·王逢·題趙善長為李原復所畫山水
- 一方青布齊裹頭,赤腳踏車爭卷水。 -- 出自元·王逢·浦東女
- 明月如繭素,裹我江上舟。 -- 出自近代·陳三立·十一月十四夜發南昌月江舟行
- 篙師駢首帽裹黃,舟行如飛電掣光。 -- 出自宋·趙希逢·和平政橋
- 汝斧十五初裹頭,桂堂讀書從我游。 -- 出自宋·陳藻·劉骍子初冠勉以詩
- 醉裹余香夢裹云,又隨風雨去紛紛。 -- 出自宋·王铚·杏花
- 鏡似冰壺表裹清,我來閒伴白云行。 -- 出自宋·王铚·秀遠亭
- 錦包特石,綿裹秤椎。 -- 出自宋·釋道璨·偈頌十二首
- 尚自無錢結裹,何能轉施南山。 -- 出自宋·張镃·凈相蘭若僧師雅持塑佛疏緣化贈山偈二首
- 蒼華蕭蕭藥裹側,不見轉盼霜滿顛。 -- 出自宋·張镃·呈尤侍郎陸禮部
- 少時重意氣,裹劍師白猨。 -- 出自宋·敖陶孫·旅舍七首
- 樵子登山云裹過,詩僧采藥澗邊逢。 -- 出自宋·趙汝鐩·即事
- 浮生隙駒忙裹過,虛名塞馬眼前失。 -- 出自宋·趙汝鐩·馬上口占
- 世業相承不裹頭,一家全在水中浮。 -- 出自宋·劉黻·和漁翁四絕
- 吳楚風煙畫裹看,中流樹色擁禪關。 -- 出自宋·林景熙·金山寺
- 云是月華宮裹人,掌心微帶銀波濕。 -- 出自宋·孔武仲·雜詩四首
- 明朝指繡谷,裹足登涼轎。 -- 出自宋·孔武仲·宿天池
- 娘子提攜青裹布,始知風土近鄱陽。 -- 出自宋·陳文蔚·庚戌春下鄱陽舟中諸作·過安仁界
- 夢裹家山竹裹鐘,金雞山下快掀篷。 -- 出自宋·范應鈴·金雞城
- 頃田十萬銀裹封,東皇未肯開冶鎔。 -- 出自宋·方逢振·庚寅人日雨夕大雷電激而成雹陽專而陰不勝寒
- 書生亦覓官,裹糧趨幽燕。 -- 出自宋·方回·再送王圣俞戴溪
- 古師遠行不裹糧,因糧于敵吾必得。 -- 出自宋·李復·兵餽行
- 誰在紅蓮陣裹行,冷冷飛玉抱山清。 -- 出自宋·林伯材·枕流軒
- 不自柴桑記裹來,似傅晨記入天臺。 -- 出自宋·陸文圭·江陰有桃源圖方圓尺許宮室人物如針粟可數相
- 卻怪建州城裹夢,一春多在湛廬山。 -- 出自宋·毛直方·寄梅村山人
- 總是自家家裹事,十分明白十分疑。 -- 出自宋·錢時·自述九首
- 清景每於詩裹見,羈愁惟到海邊稀。 -- 出自宋·丘葵·與所盤諸君會石幡還和杜老曲江韻
- 清景每於詩裹見,羈愁惟到海邊稀。 -- 出自宋·丘葵·與所盤諸君會石幡還和杜老曲江頭
- 仲氏亦遠來,裹糧復能幾。 -- 出自宋·釋寶曇·送李提干兼簡李知幾太博
- 皮裹骨兮骨裹皮,分明道了復何疑。 -- 出自宋·釋法泰·頌古四十四首
- 石中有玉,沙裹無油。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咄,我行荒草裹,你又入深村。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閉眼昨夜,肚裹惺惺。 -- 出自宋·釋法薰·布袋贊
- 火是釣鱉,日裹藏冰。 -- 出自宋·釋法薰·破庵和尚贊
- 八角磨盤空裹轉,寥落林泉意自殊。 -- 出自宋·釋慧性·偈頌一百零一首
- 新長老到遮裹,棒頭開正眼,拳下作生涯。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誰知破布袋裹,許多彌勒世尊。 -- 出自宋·釋慧遠·頌古十五首
- 捫腹一笑,笑裹戈矛。 -- 出自宋·釋了惠·布袋贊
- 明月大悲院裹齋,鐵圍山岳盡沖開。 -- 出自宋·釋玿·頌古三十一首
- 百匝千重包裹,未免黑山里坐。 -- 出自宋·釋紹曇·禪房十事·蒲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