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在第3個字的詩句
裹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馬革裹尸男子志,虎頭食肉通侯相。 -- 出自宋·黃人杰·滿江紅·季琯灰融
- 卻思裹許若為活,跧伏性命能低回。 -- 出自宋·汪莘·雞雛
- 馬革裹尸吾原足,不然肯向死前休。 -- 出自宋·魏了翁·韓少謨挽詩
- 貧疢裹祭緩,偶然值清明。 -- 出自宋·周文璞·正字南仲祭詩
- 縱興裹革念,已抱刖足羞。 -- 出自宋·岳珂·山中書懷
- 既異裹苞苴,抑匪徒掛壁。 -- 出自宋·趙孟堅·送放生池碑
- 行李裹書歸舊隱,野花沽酒賞新晴。 -- 出自宋·姚勉·次友人示詩集
- 馬革裹尸徒自壯,爭如投老得生還。 -- 出自宋·胡仲弓·和劉后村雜興
- 綠篠裹山脅,白浪沸山腳。 -- 出自宋·董嗣杲·小孤山
- 袈裟裹定老禪翁,云隔家鄉是幾重,兩面廬山曾遍覽,三生天竺會相逢。 -- 出自宋·董嗣杲·鏡禪人欲歸靈隱
- 凌虛裹白云,白云鎮相衛。 -- 出自宋·董嗣杲·廬山中聞桂香憶游茅山時夢中游桂花下
- 築園裹寺接山椒,如此經營豈一朝。 -- 出自宋·董嗣杲·水樂洞
- 殘磚裹送平原家,閱古眾帖奚獨遺。 -- 出自宋·王易簡·詠保母帖
- 破襦裹灬皆王□,粒粒當知帝澤寬。 -- 出自唐·李琪·賦荒到天臺有作二首
- 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 出自唐·孫元晏·齊·明帝裹蒸
- 緋衫裹了新烏帽。 -- 出自元·王哲·搗練子·三丹寶
- 陳侯裹足未預賞,自蓄百本夸吾徒。 -- 出自近代·陳三立·題陳叔通百梅書屋圖
- 箬葉裹魚來換米,松舟一個似梭輕。 -- 出自明·汪廣洋·蘭溪棹歌(三首)
- 土洞裹頭行十日,山棚上面住三年。 -- 出自宋·孫山·句
- 汝今裹頭恰十五,兩載東林就規矩。 -- 出自宋·陳藻·劉骍子初冠勉以詩
- 林狙裹華黻,野鹿駭金羈。 -- 出自宋·宋庠·夏日晚出芙蓉堂
- 革囊裹血將何用,一汙龍墀死即休。 -- 出自宋·石介·劉棲楚拾遺
- 漁家裹鮓縛蟹來,波系松鱸取艱得。 -- 出自宋·張镃·宿吳江縣
- 更欲裹茶邀客去,短篷敲火瀹中泠。 -- 出自宋·武衍·寓京口四首答湯菊莊兼簡分司鄭料院·月觀遠
- 馬革裹尸成底事,要須高臥到羲皇。 -- 出自宋·劉宰·儀真和同官韻二首
- 使之裹糧絕,慮有探囊患。 -- 出自宋·孔武仲·廟下候風呈同行
- 侯門裹足無名刺,野店扶頭有酒錢。 -- 出自明·沈周·挽劉芝田
- 雜繪裹頭銳如岳,鐵距杈丫猛相剝。 -- 出自明·吳國倫·飯水西驛
- 冰礫裹蹄足,蹇騾行蹣跚。 -- 出自·陳獨秀·述哀
- 深懷裹飯去,終愧往來難。 -- 出自宋·陳必復·積潦簡友人
- 嫩黃裹冊印如斗,傳教打六驚晝眠。 -- 出自宋·陳杰·冬至前七日青崖分送新歷
- 侵塵裹飯下高山,負石趨城得米還。 -- 出自宋·鄧深·村童
- 馬革裹尸空大,寧騎款段了閒身。 -- 出自宋·方回·題程氏麟嘉壽域
- 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 -- 出自宋·方回·社前一日用中秋夜未盡韻
- 書囊裹筆硯,扁舟落江湖。 -- 出自宋·方回·憶我二首各三十韻
- 椎鋒裹頭歲,躡足游四方。 -- 出自宋·鞏豐·哀呂東萊
- 黃皮裹骨一常僧,壞衲蒙頭百虜澄。 -- 出自宋·和庵主·題壁三首
- 馬革裹尸猶不恨,何須勝瘴與輕身。 -- 出自宋·黃伯樞·讀馬援傳
-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 出自宋·李春叟·送熊飛將軍赴丞相麾下
- 浮塵裹酒榼,餒蟲鏤書籤。 -- 出自宋·李覯·獨居
- 侍奴裹村服,語客拋塵簪。 -- 出自宋·李埴·竹齋題事
- 馬革裹玉肌,能神不為辱。 -- 出自宋·樓璹·織圖二十四首·祝謝
- 雨中裹飯無嘉客,月下攜瓶有老禪。 -- 出自宋·丘葵·寓石鐘院作
- 山寺裹頭無可作,輥出木球兩三個。 -- 出自宋·釋道樞·頌古三十九首
- 鬧市裹,百草頭。 -- 出自宋·釋法薰·偈頌六十八首
- 破布裹真珠,古寺甘守拙。 -- 出自宋·釋法薰·贊黃檗和尚
- 綿里裹刀難近傍,飯中有藥出閩鄉。 -- 出自宋·釋梵琮·禮密庵禪師塔
- 閃龜裹,分緇素。 -- 出自宋·釋慧性·偈頌一百零一首
- 鷹窠裹懵鴟,鳩巢中后鷂。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暗室裹突出鱉鼻蛇,平田中撞著白額虎。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