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在第12個字的詩句
裹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園門當路掩清華,喬木靈根裹翠霞。 -- 出自宋·董嗣杲·水月園
- 不撥棹,任渠流,流入玻瓈影裹頭。 -- 出自宋·華岳·歸釣吟
- 一書欲寫寄云鬟,更把春衫裹素蠻。 -- 出自宋·華岳·春閨雜詠·寄書
- 路從玉鑒上頭過,家在冰壺裹面居。 -- 出自宋·華岳·雪中呈劉子沖
- 三十六鱗充使時,數番猶得裹相思。 -- 出自唐·段成式·寄溫飛卿箋紙
- 行客須當下馬過,故交誰復裹雞來? -- 出自唐·唐彥謙·過浩然先生墓
- 丹心誓補前人愿,誰懼馬革裹全身。 -- 出自當代·現代無名·天安門詩抄
- 樂生個里慚愧,用向稠中足裹纏。 -- 出自宋·陳藻·別林肅翁
- 樂在宜休水竹間,十年黃帕裹朝冠。 -- 出自宋·陳傅良·觀南塘四首呈沈守
- 出翁不識時宜甚,獨學淵明裹葛巾。 -- 出自宋·才人·句
- 翠蓋高垂張葆羽,赤繒全皺裹明珠。 -- 出自宋·晁公溯·庭下荔子熟
- 幾度遣間何處好,水聲山色裹游行。 -- 出自宋·淳藏王·山居十二首
- 行客須當下馬過,故交誰復裹雞來。 -- 出自宋·戴表元·過應浩然先生墓
- 何處人家藏剡錄,有時行客裹唐巾。 -- 出自宋·戴表元·白巖山
- 萬端變化根無極,一寸靈明裹太空。 -- 出自宋·方回·寄贈集虛孟高士
- 欲作空門補處人,如何頭上裹頭巾。 -- 出自宋·方回·壽昌鄭生入天目山禮僧
- 好把汗青傳久遠,莫將朱紫裹愚癡。 -- 出自宋·何文季·秋堂弟自贛歸建安作別
- 身八廣寒人不見,卻從袖裹裹將來。 -- 出自宋·陸文圭·王祈伊中秋不見月四首
- 世間多少惺惺漢,盡向荊榛裹面行。 -- 出自宋·丘葵·有感
- 老去塵沙兩鬢蓬,只馀破帽裹西風。 -- 出自宋·釋寶曇·落帽
- 三應聲中密意通,分明飯布裹春風。 -- 出自宋·釋大觀·日本仙侍者妲國
- 五千言把為玄妙,濕紙如何裹大蟲。 -- 出自宋·釋法薰·送巢道士
- 身為皇族,名著南宮,孔孟屋裹,做模打樣。 -- 出自宋·釋慧開·月泉趙寺丞壽像贊
- 千五百眾雪山住,無面軟餅裹露柱。 -- 出自宋·釋慧空·偈十三首
- 堪笑巴陵老古難,解道銀碗裹盛雪。 -- 出自宋·釋慧性·偈頌一百零一首
- 金地嶺胸中丘壑,赤城山皮裹陽秋。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等閑牽犁上佛殿,乘興缽盂裹走馬。 -- 出自宋·釋慧遠·禪人寫師真請贊
- 十字街頭道得一句,三家村裹使不著。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 惟有三山陳上舍,我向陸地裹行,看你奈我何。 -- 出自宋·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
- 千歲老根成虎魄,幾尋枯干裹莓苔。 -- 出自宋·釋文珦·松屋
- 取不得,舍不得,自是眼盲心裹黑。 -- 出自宋·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無量劫來成道,一時都在這裹。 -- 出自宋·釋印肅·頌古九十八首
- 鞭筍嫩黃出泥土,槿華寒紫裹藩籬。 -- 出自宋·釋正覺·謝通講師五偈
- 是汝諸人鼻孔,總在山僧手裹,一時穿卻。 -- 出自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見聵翁頂門有竊,識秘魔手裹無叉。 -- 出自宋·釋智朋·大歇和尚贊
- 失腳塵凡不易收,莫思冠佩裹狙猴。 -- 出自宋·衛博·過江上
- 裁得綀囊連夜喜,兒童也學裹衣裾。 -- 出自宋·薛嵎·囊螢
- 游子不堪歸路冷,篙師愁殺裹囊窮。 -- 出自宋·袁說友·簡唐英同年四首
- 寒食清明次第來,紫苞紅萼裹池臺。 -- 出自明·劉英·載酒過湖
- 一片水聲中倚杖,幾重山色裹行舟。 -- 出自明·止庵法師·過湖州
- 便須起來和熱吃,不消洗面裹頭巾。 -- 出自宋·蘇軾·送煮菜贈包安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