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第2個字的詩句
行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 -- 出自宋·汪元量·嵩山
- 行行太室峰,秋聲若鳴鏑。 -- 出自宋·汪元量·嵩山
- 我行到寰州,悠然見突兀。 -- 出自宋·汪元量·李陵臺
- 雁行魚貫彎角弓,披霜踏雪渡海東。 -- 出自宋·汪元量·燕歌行
- 行行更入娑羅平,側(cè)立長嗟心膽碎。 -- 出自宋·汪元量·光相寺
- 此行歷盡艱難處,明日繁華是錦鄉(xiāng)。 -- 出自宋·汪元量·彭州
- 此行適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煙。 -- 出自宋·汪元量·七月初七夜渡黃河
- 行行忍見御溝水,流出滿江花片紅。 -- 出自宋·汪元量·曉行
- 北行十三載,癡懶身羈孤。 -- 出自宋·汪元量·南歸對客
- 君行到處。 -- 出自宋·王沂孫·摸魚兒·洗芳林
- 兩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嘗游處。 -- 出自宋·王之道·青玉案·半年不踏軒車路
- 晚行溪上東風住。 -- 出自宋·王之道·桃源憶故人·不知春色歸何處
- 行行復(fù)行行,舌在請勿疑。 -- 出自宋·王之道·對雪和子厚弟四首
- 行行欲何之,闊步登金門。 -- 出自宋·王之道·送彥立兄游太學以恩袍草色動為韻
- 隨行載中書,所至得揮掃。 -- 出自宋·王之道·送彥立兄游太學以恩袍草色動為韻
- 是行良不惡,此處殊可戀。 -- 出自宋·王之道·憩靈鷲道院
- 是行端可喜,名姓在金甌。 -- 出自宋·王之道·送趙端質(zhì)歸朝
- 行行勿躊躇,霽月升云端。 -- 出自宋·王之道·宿彰教寺
- 根行萬國將宜麥,香動千林獨放梅。 -- 出自宋·王之道·詠雪
- 行行不知勞,梯云上青廓。 -- 出自宋·王之道·游白云山海會寺
- 隨行知有筆如椽,不礙冥搜借榻眠。 -- 出自宋·王之道·過段寨二首
- 是行集霰候,霜威日增肅。 -- 出自宋·王之道·和富公權(quán)送行詩韻
- 偕行相遇二三子,吳趙與我并王鐘。 -- 出自宋·王之道·華亭風月堂避暑
- 我行獨帶月,滉漾制金線。 -- 出自宋·王之道·會河道中
- 是行良不惡,漸美同噉蔗。 -- 出自宋·王之道·苦雨呈蘄守徐次公
- 是行猶及豫章春,聞?wù)f逢迎有故人。 -- 出自宋·王之道·送許判官志仁
- 是行若登仙,江山為君好。 -- 出自宋·王之道·送張仲甫赴酒杯參議
- 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 -- 出自宋·王之道·題三祖山
- 行行何所喜。 -- 出自宋·王之道·題三祖山
- 欲行且住心還適,久雨新晴眼倍明。 -- 出自宋·王之道·用李夢發(fā)韻
- 是行何處來,楚尾連吳頭。 -- 出自宋·王之道·再用前韻謝潘壽卿見和二首
- 周行四海不齎糧,可但攜壺餉鄰里。 -- 出自宋·王之道·冬不雪春苦雨外臺為民心惻檄郡請禱於法輪應(yīng)
- 威行草木霜爭肅,春到湖山雪自融。 -- 出自宋·王之道·和連圣舉呈張彥智
- 此行何處有淹留,新得中郎萬斛舟。 -- 出自宋·王之道·寄別江茂德赴麻城丞二首
- 我行倦午暑,少憩容奴炊。 -- 出自宋·王之道·菩提院
- 此行良不惡,冬筍已排牙。 -- 出自宋·王之道·送浮屠道郭云游
- 送行當以贐,我無一物藉我手。 -- 出自宋·王之道·送管養(yǎng)正長歌
- 是行來赴徐卿召,昨日扁舟方戾止。 -- 出自宋·王之道·送趙仲達
- 昆行寄銜塋,一再獲邂逅。 -- 出自宋·王之道·送尊禪者
- 是行信步至湖上,水光山色開天壺。 -- 出自宋·王之道·春晚書懷
- 我行常苦雨相隨,旱甚民心若倒垂。 -- 出自宋·王之道·宿大泉遇雨
- 偕行二三子,臨泉一杯酌。 -- 出自宋·王之道·予紹興三十二年夏四月三日行部至山中時月上
- 七行才業(yè)在,寧久困無津。 -- 出自宋·王之道·和王覺民簡褒山因上人棗嶺魏欣然二首
- 行行欲何往,丞郡金房西。 -- 出自宋·王之道·彥嘉能守當今之后偉人也余心向慕之常以未獲
- 徐行爪牙元不露,眈眈垂頭若微顧。 -- 出自宋·游次公·畫虎
- 杯行到手,休更推辭,轉(zhuǎn)眼參橫。 -- 出自宋·袁去華·訴衷情·曉來猶自雨冥冥
- 風行雷動,無前偉績,伊誰揚厲。 -- 出自宋·袁去華·水龍吟·漢家經(jīng)略中原
- 誤行樂。 -- 出自宋·袁去華·蘭陵王·曉陰薄
- 遣行人到此,感嘆不勝悲。 -- 出自宋·袁去華·六州歌頭·柴桑高隱
- 兩行珠淚流紅頰。 -- 出自宋·曾覿·醉落魄/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