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在第9個字的詩句
藤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功名休恨晚,身世一藤床。 -- 出自宋·虞儔·喜雨
- 每當淑景恣游覽,白藤肩輿敷錦茵。 -- 出自宋·虞儔·和張簿南坡
- 十二峰前弭征楫,枝藤直上窮所之。 -- 出自宋·黃人杰·次袁尚書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
- 長松詰曲盤虯龍,朱藤緩步行松中。 -- 出自宋·蔡戡·題端約喜神詩
- 更擬年豐酒初賤,鉤藤免飲澀如棠。 -- 出自宋·趙蕃·喜晴
- 人偽區區信日窮,楮藤苔竹互爭雄。 -- 出自宋·趙蕃·從趙崇道求蜀紙五首
- 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 -- 出自宋·陳亮·賀新郎 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
- 軸錦裝鸞誥,簾繡窣藤輿。 -- 出自宋·彭叔夏·水調歌頭·銅章紆墨綬
- 直須謫仙蘇二來,溪藤快掃如鴻墨。 -- 出自宋·鄭清之·再和
- 何人志古墨寫跡,剡藤染就貼東壁。 -- 出自宋·劉學箕·分題得雪浪齋石
- 幽棲久不到,猿鶴擅藤蘿。 -- 出自宋·周文璞·歸別墅
- 四望奇觀廣莫同,瘦藤拄入畫圖中。 -- 出自宋·程公許·輝父道攜酒相伴飲飛赴寺四望亭
- 八分寫就龍蛇走,巖藤澗樹常蜒蜿。 -- 出自宋·陽枋·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巖常長詩
- 未到白云先碧霄,瘦藤支我上山腰。 -- 出自宋·李昴英·碧霄
- 本是儒流學釋流,枝藤所寓所清幽。 -- 出自宋·萬俟紹之·送觀書記住山
- 堂虛遺像暗,壁敗野藤穿。 -- 出自宋·胡仲弓·題清泉院
- 香隨檐蔔化,句到葛藤空。 -- 出自宋·胡仲弓·與瞻甫同訪際書記
- 淚落零陽酒一杯,赤藤遺墨亦堪哀。 -- 出自宋·黎廷瑞·鳳凰臺二首
- 橫石斷橋沙逕曲,蒼藤翠木煙霏重。 -- 出自宋·黎廷瑞·甲午孟夏祝公輔道過山中遂偕如上饒赴孟史君
- 林香傳竹醉,溪影寫藤枯,愧我卑微者,無階助遠圖。 -- 出自宋·董嗣杲·寄樓恪齋館人兩黃丈
- 看云忘斗峻,倚石望藤懸。 -- 出自宋·董嗣杲·過分水嶺
- 彤蕊有時承雨露,蒼藤無賴拂云煙。 -- 出自宋·董嗣杲·凌霄花
- 舞叢新菊遍,繞格古藤垂。 -- 出自唐·李吉甫·九日小園獨謠贈門下武相公
-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蘿。 -- 出自宋·王炎·贈平首座
- 映池方樹密,傍澗古藤繁。 -- 出自唐·李德裕·近于伊川卜山居,將命者畫圖而至,欣然有感
- 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 -- 出自唐·李德裕·憶平泉雜詠·憶新藤
- 朝朝聲磬罷,章子掃藤陰。 -- 出自唐·喻鳧·夏日題岫禪師房
- 花香凌桂醑,竹影落藤杯。 -- 出自唐·林滋·宴韋侍御新亭
- 爐寒余柏子,架靜落藤花。 -- 出自唐·唐彥謙·題證道寺
- 避風善闡臺,極目見藤越。 -- 出自唐·南詔驃信·星回節游避風臺與清平官賦
- 雷王藥吏錦襠荅,野藤絡樹金銀花。 -- 出自元·王逢·寄桃浦諸故知即事(五首)
- 庭樹葉深沙鳥宿,野藤花退蜜蜂希只將書卷消長夏,更倚漁舟送落暉。 -- 出自明·袁凱·久雨
- 落葉寒蟬小巷深,枯藤斜日半墻陰。 -- 出自明·袁凱·秋晚東海寓舍
- 昂頭離石枕,扶羸憑藤幾。 -- 出自宋·釋智圓·松風
- 下有黃侯宮,清風在藤蘿。 -- 出自宋·黃庶·過建成侯廟
- 斜陽背西壁,迤邐落藤蔓。 -- 出自宋·孔文仲·次錢穆父新涼可喜
- 碧樹明秋花,吹香上藤杖。 -- 出自宋·釋道璨·送愿上人過雪竇兼呈弁山
- 老圃工夫愈可嘉,種藤縈樹盡開花。 -- 出自宋·張镃·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 穴處曾經起怒雷,斷藤枯蘚半離披。 -- 出自宋·張镃·分題得古木
- 紅蘤墻頭蜂過葉,翠藤池面蟻行枝。 -- 出自宋·張镃·題南山劉家寺松云軒
- 疎紅疊翠如先有,霜藤蔓緣驚蛇走。 -- 出自宋·張镃·山堂紀實
- 籬疏簪菊種,石古絡藤花。 -- 出自宋·葉茵·道院
- 輸與中邊三四僧,枯藤挑云歸佛屋。 -- 出自宋·葉茵·瀟湘八景圖·煙寺晚鐘
- 為謁先儒馬鬣塋,倚藤得得上天平。 -- 出自宋·葉茵·天平山謁范文正祠登白云亭
- 天色如冰萬籟沉,攀藤無伴自驚心。 -- 出自宋·王镃·孤猿叫月
- 杖藜穿莎入微逕,古藤絡樹春冥冥。 -- 出自宋·林景熙·石門洞
- 高僧如云不受縛,烏藤五尺陪行腳。 -- 出自宋·艾性夫·贈古崖復上人游
- 兵塵隔斷衡陽云,溪藤卷送瀟湘景。 -- 出自宋·艾性夫·題危見心所藏陳常庵水月障及松鶴蘆雁各一首
- 路出南堤思灑然,烏藤點點破苔圓。 -- 出自宋·孔武仲·登齊山
- 野客無名隸奉常,朱藤皂帽踏清光。 -- 出自明·袁中道·諸陵月下送潘尚寶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