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在第7個字的詩句
藤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溪石琢馬肝,剡藤開玉版。 -- 出自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
- 新作小溪園,牽藤迮縛門。 -- 出自宋·陸游·小園
- 誰見龜堂叟,搘藤送夕陽。 -- 出自宋·陸游·春晴
- 蕭然破帽伴枯藤,逢著青山不厭憎。 -- 出自宋·陸游·游山
- 城頭閑倚一枝藤,病起清羸不自勝。 -- 出自宋·陸游·官居戲詠
-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 出自宋·陸游·時雨
- 新得天臺古澗藤,強扶衰疾蹋崚嶒。 -- 出自宋·陸游·登山亭
- 北窗八尺臥文藤,夜雨生涼洗郁蒸。 -- 出自宋·陸游·夏夜風雨極涼枕上口占
- 白敷床穩氎,烏藤倚壁斜。 -- 出自宋·陸游·獨處二首
- 竹樹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 出自宋·王安石·鮑公水
- 兩山松櫟暗朱藤,一水中間勝武陵。 -- 出自宋·王安石·游鍾山
- 卻憶東窗簟,蠻藤故宛然。 -- 出自宋·王安石·示無外
- 跳沫魚龍沸,垂藤猿狖攀。 -- 出自唐·孟浩然·下贛石
- 步穿危磴攀蒼藤,忽上穹巖頂上行。 -- 出自宋·楊萬里·游蒲澗呈周師蔡漕張舶
- 我能尚小留,瘦藤歌式微。 -- 出自宋·楊萬里·六月十六日夜南溪望月
- 小步閑拖六尺藤,空山來往健如僧。 -- 出自清·袁枚·遣興雜詩
- 三十年來共葛藤,如今蓮社冷如冰。 -- 出自宋·范成大·題現老真
- 象床平穩細穿藤。 -- 出自宋·周邦彥·浣溪沙
- 曝鱉亂自墜,陰藤斜相鉤。 -- 出自唐·張籍·城南
- 撥荇下文竿,結藤縈桂楫。 -- 出自唐·皮日休·二游詩·任詩
- 石生涯于寒藤,藤耈造于崖樹。 -- 出自宋·黃庭堅·巖下放言五首之冠鰲臺
- 翻頭作尾掉枯藤,臘月花開更造冰。 -- 出自宋·黃庭堅·戲答龍泉余尉問禪二小詩
- 古靈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鉆故紙。 -- 出自宋·黃庭堅·題杜盤澗叟冥鴻亭
-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對親朋。 -- 出自宋·黃庭堅·以天壇靈壽杖送莘老
- 瀑水含秋氣,垂藤引夏涼。 -- 出自唐·盧照鄰·初夏且幽莊
- 密竹先秋意,長藤過夏花。 -- 出自元·王冕·黃牛山
- 積葉迷幽逕,荒藤絡舊林。 -- 出自宋·司馬光·送吳耿先生
- 澗柳橫孤彴,巖藤架密陰。 -- 出自唐·韋莊·三用韻
- 柱杖奚用巖頭藤,草鞋不用田中藁。 -- 出自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 綠苔封曉云,蒼藤縛夜月。 -- 出自宋·白玉蟾·結庵
- 問何如清晝,倚藤憑棐。 -- 出自宋·蔣捷·滿江紅·一掬鄉心
- 鼉虬蚴蚪千年藤,纏絡薜荔縣鬅鬙。 -- 出自明·劉基·僧道士蔣玉壺長歌
-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金陵。 -- 出自唐·戴叔倫·憶原上人
- 秋菊迎霜序,春藤礙日輝。 -- 出自唐·宋之問·早入清遠峽(一作下桂江龍目灘)
- 只去籬邊纏倒藤。 -- 出自宋·無名氏·減字木蘭花·家門希差
- 古木刳為舟,野藤牽作纜。 -- 出自宋·梅堯臣·和資政侍郎湖亭雜詠絕句十首·漁艇
- 綠竹間紅萼,紫藤垂千扃。 -- 出自宋·梅堯臣·寄謝師直
- 剡溪剡紙生剡藤,噴水搗后為蕉葉。 -- 出自唐·顧況·剡紙歌
- 雖勝斑竹與紅藤,絕遠羸軀豈易憑。 -- 出自宋·魏野·謝益州司理劉大著寄惠筇竹杖
- 緣薺同家食,披藤發野情。 -- 出自宋·徐照·林中奉酬翁卷
- 迸筍支階起,垂藤壓樹偏。 -- 出自唐·姚合·題宣義池亭
- 風竹驚棲鳥,霜藤縋飲猱。 -- 出自明·高啟·登西澗小閣
- 伐木梁清淺,扶藤日幾回。 -- 出自宋·曾幾·駕月橋
- 紫蘚裝花帽,紅藤纏臂{左巾右鞲去革}。 -- 出自宋·文同·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 竹笠援補,芒鞋藤乳。 -- 出自唐·貫休·送僧入馬頭山
-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 出自唐·韓偓·草書屏風
- 欄竹不求疏,網藤從更密。 -- 出自唐·皎然·渚山春暮,會顧丞茗舍,聯句效小庾體
- 折葦魚沈藻,攀藤鳥出煙。 -- 出自唐·戎昱·駱家亭子納涼
- 閑披短褐杖山藤,頭不是僧心是僧。 -- 出自唐·鄭谷·短褐
- 淺褐衫兒壽帶藤。 -- 出自宋·蔡伸·浣溪沙